谷正文晚年在接受日本NHK采访时,罕见地流露出对吴石案的复杂情感。他坦言:"吴石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0-10 19:24:17

谷正文晚年在接受日本NHK采访时,罕见地流露出对吴石案的复杂情感。他坦言:"吴石案是我一辈子最重的包袱",并承认在审讯过程中"低估了他的意志力"。 当被问及是否后悔时,他沉默良久后说:"干这一行就是押大小,输家没资格抱怨。"这种矛盾心理在其未完成的手稿《吴石案补遗》中尤为明显,三页空白纸上仅写着:"我输了,输在太相信眼睛。"   2024年台北历史纪念馆的特展中,一张泛黄的“特别通行证”静静陈列在展柜中央。 通行证上“吴石”的签名遒劲有力,日期定格在1950年5月,这是他为掩护同志撤离签下的最后一份文件,也是后来特务定罪的关键物证。 鲜少有人知道,从这张通行证签发到1950年6月10日英勇就义,短短60天里,吴石经历了怎样的周旋与坚守。   1950年3月下旬,台北吴石家中的书房,灯光彻夜未熄。吴石捏着刚收到的消息,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组织里出了叛徒,不少同志已失联。他知道,自己暴露只是时间问题。 妻子王碧奎端来热茶,看着丈夫紧锁的眉头,轻声问:“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吴石摇摇头,把消息悄悄藏进书架最深处的《资治通鉴》里,只说:“没什么,一些工作上的琐事。” 那时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只是不愿让家人跟着担惊受怕,每晚依旧像往常一样,陪年幼的孩子读故事,仿佛平静的生活从未被打破。   4月初,吴石借着去国防部办公的机会,悄悄联系上朱枫。 在办公室的隔间里,他把整理好的军事部署图交给对方,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空白的特别通行证:“这是能离开台湾的关键,你尽快安排撤离。” 朱枫接过通行证时,注意到吴石的袖口沾着墨渍——为了赶在特务察觉前整理完情报,他前一晚几乎没合眼。 “你自己也要多保重。”朱枫轻声说。吴石笑了笑,指了指桌上的军徽:“我是军人,守土有责,这里的事还没做完。”   5月中旬,变故突然发生。王碧奎被昔日“熟人”以“叙旧”为由骗去家中,对方看似闲聊,实则旁敲侧击打听朱枫的下落。 不明就里的王碧奎,在对方的诱导下,无意间提了一句“之前有位朱女士来家里做客”。 消息很快传到特务耳中,吴石得知后,第一时间意识到危险,连夜找到朱枫,在特别通行证上签下名字,催促她:“明天一早就走,从舟山坐船,越快越好。” 他还把自己常用的钢笔塞给朱枫:“路上若遇到检查,或许能帮上点忙。”可谁也没想到,朱枫乘坐的船只因天气延误,在舟山被特务拦截,那张签了名的通行证,成了无法辩驳的“证据”。   5月20日清晨,吴石像往常一样准备去国防部上班,刚走到门口,就被等候的特务围住。“吴次长,麻烦跟我们走一趟,有些事情需要您配合调查。” 吴石没有反抗,只是回头对王碧奎说:“照顾好孩子们,别担心我。”他被带走时,特意整理了一下衣领——即使身陷困境,也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尊严。 在狱中,特务轮番审讯,用家人安危威胁他,可吴石始终一言不发,只在纸上写下:“我身为军人,无愧于家国,无愧于良心。”   6月初,吴石得知朱枫、聂曦、陈宝仓也已被捕,知道自己再无脱身可能。 他向特务要来纸笔,写下绝笔诗,字里行间没有抱怨,只有对家国的牵挂:“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烟尘开敌后,扰攘展前筹。” 写完后,他把诗稿折好,藏在衣领里,希望有一天能交给家人。6月10日,特务通知他“要去一个地方”,吴石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 他换上之前常穿的中山装,扣子扣得整整齐齐,走到同狱的陈宝仓面前,轻声说:“能和各位同志一起,值了。”   当天下午,台北马场町刑场,阳光刺眼。吴石与朱枫、聂曦、陈宝仓并肩站在一起,面对枪口,没有丝毫畏惧。 临刑前,他抬头望向大陆的方向,仿佛能看到留在那里的子女——他终究没能兑现“回家”的承诺,却用生命践行了最初的信仰。 枪声响起,四位烈士倒在血泊中,可他们眼中的坚定,却像一束光,照亮了后来者的路。   如今,在台北历史纪念馆的特展中,除了那张特别通行证,还有吴石在狱中写下的绝笔诗复印件。参观者站在展柜前,看着那些泛黄的字迹,仿佛能看到这位将领在最后60天里的坚守与担当。 而在北京福田公墓,吴石与王碧奎的合葬墓碑前,常年摆放着鲜花,他的子女会定期来这里,轻声讲述家里的近况。 他们知道,父亲从未远去,他的精神,早已化作一盏灯,永远照亮着家国的方向。 主要信源:(搜狐新闻——曾主导暗杀周总理 军统老特务谷正文病逝)

0 阅读:74

评论列表

LHS732

LHS732

3
2025-10-10 20:25

早日统一台湾,哪怕是“梧桐”手段! 统一台湾后要在台湾为烈士、英雄立碑、塑像、写传,同时要对台独分子、独台分子、叛徒、汉奸彻底清算,情节严重的必要时予以“物理消灭”,死了的也得“掘地三尺、扒它的祖坟”给它们“挫骨扬灰”,让它们“死无葬身之地”!

猜你喜欢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