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对了嘛。据报道,必和必拓已经接受客户部分铁矿石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要求。这说明,中国在这一轮的坚持中笑到了最后。 要知道,过去几十年买铁矿石,咱们可太憋屈了。全球近七成的铁矿石都被咱们买走,中国钢铁产量占了世界一半还多,可偏偏话语权捏在别人手里。 四大矿山垄断着七成以上的海运矿石,咱们想买就得按他们的规矩来:必须用美元结算,价格说涨就涨。 2004 到 2008 年那六年,铁矿石价硬生生涨了两倍多,2008 年一年就涨了 65%,光这一下中国钢企就多花了 124 亿美元成本。 那时候咱们想买还得看脸色,人家说美元结算就只能换美元,汇率一波动,钢企又得平白多掏钱,这种 "买得越多越吃亏" 的日子,想想都窝火。 这次必和必拓一开始还硬气着呢,先是坚持美元结算,还敢涨价 15%,真当咱们离了它不行? 好在咱们这次不再是散兵游勇,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直接站出来,把国内钢厂的采购权攥到一起,9 月底干脆下了死命令:暂停采购所有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不管是已经飘在海上的,还是正在装货的,一律按新规来。 这一下就戳中了必和必拓的命门 —— 它每年产量的 60% 都得靠中国市场消化,咱们不买,它的矿石往哪儿卖? 必和必拓这下是真慌了,没过多久就乖乖坐回谈判桌。最终的结果特解气:从 2025 年第四季度开始,它对华的现货贸易全改用人民币结算,这部分占了它对华供应的 30%。 就算是长期协议暂时用美元,但得用咱们的 "北铁指数" 当价格参考,还设了观察期,要是明年咱们的指数能站稳脚跟,长协也得谈人民币结算。这哪是妥协啊,分明是给咱们的人民币铺路呢! 更解气的是,这事儿一传开,其他矿企跟着就松口了。力拓早就先一步接纳了人民币,巴西淡水河谷把对华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比例从 2023 年的 12% 一下提到了 27%,后来干脆说要升到 50%,还专门在中国建了人民币结算中心。 俄罗斯更直接,对华铁矿石出口快一半都用人民币了,印度矿企为了抢生意,甚至搞出 "用人民币付账给 5% 折扣" 的活动。这就是咱们的市场底气,你不接受人民币,有的是想合作的人来补位。 可能有人问,必和必拓为啥愿意改规矩?说白了还是为了钱。以前用美元结算,澳企每年光汇率波动就得亏 12 亿澳元,搞对冲操作还得多花 40% 的财务成本。 改用人民币后,必和必拓的资金周转率一下提升 35%,一年能多赚 2.1 亿美元。拿到人民币后,他们既能去香港换成美元,也能直接买中国的矿车、设备,或者在上海买黄金,钱能直接用起来,比绕着美元转方便多了。 这背后最关键的变化,是人民币在铁矿石贸易里的分量越来越重。2023 年的时候,人民币结算占比才刚到 5%,谁能想到两年后的 2025 年就飙到了 25%?上半年更是冲到了 28%,远超年初 15% 的预期,照这速度,2026 年底突破 40% 根本不是问题。 更妙的是,这股势头还传到了下游,2025 年 1 到 8 月,咱们钢材出口的人民币结算占比都到 18% 了,比 2023 年多了 11 个百分点,形成了 "买铁矿用人民币,卖钢材也用人民币" 的闭环,这下美元想插手都难。 别小看这结算货币的变化,这可是在敲美元霸权的根基。过去全球铁矿石贸易 85% 都用美元,形成了 "挖资源换美元、存美元买美债" 的循环,咱们只能被动跟着走。 现在不一样了,资源国拿到人民币能直接买中国的汽车、机械,不用先换成美元,等于绕开了美元的中间盘剥。 就像澳大利亚,不光铁矿石开始用人民币,连羊毛、大麦都完成了人民币结算系统对接,首批 2 万吨大麦已经运过来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改变。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人民币占比还没到一半,是不是高兴太早了?但咱们得看趋势啊,从 5% 到 25% 只用了两年,这速度谁能想到? 而且咱们手里还有后手,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年底就要投产了,到时候供应渠道更多元,咱们的腰杆只会更硬。 更别说人民币已经成了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占比从 2022 年的 2.88% 升到了 4.12%,越来越多国家愿意拿着人民币。 以前咱们采购分散,各钢厂自个儿讨价还价,根本形不成合力;2022 年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后,终于能攥成一个拳头说话,再加上找俄罗斯、巴西这些新货源,才有了跟必和必拓叫板的底气。 这次暂停采购的果断出手,让全世界都看清了:中国市场不是想来就能来、想走就走的,想做咱们的生意,就得按咱们的规矩来。 这事儿真得给咱们国家点个赞!几十年的被动憋屈,终于靠着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给扭转过来了。 必和必拓接受人民币结算只是个开始,往后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里,人民币肯定会越来越吃香,咱们的话语权也会越来越重。 这哪是简单的生意谈判赢了,这是中国实力的最好证明,咱们就是凭着这份坚持,实实在在笑到了最后!
《经济学人》报告称,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人民币在中国对外贸易
【9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