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强硬宣布,10月8号,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当着全球媒体的面,把话说得明明白白。一是欧盟只要敢动俄被冻结的资产,俄罗斯立马反击; 10月8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发声。其言辞绝非寻常外交辞令,背后似藏深意,或蕴含着俄罗斯在外交层面的重要考量与态度倾向。 这更像是一场摊牌,揭开了一场在金融和军事两条战线上同时进行的极限压力测试。这不仅是俄罗斯划出的底线,也把牌桌上所有玩家的窘迫和裂痕暴露无遗。 欧盟想得很美,打算动用俄罗斯被冻结的大约3000亿美元资产,将其中的1400亿欧元收益变成给乌克兰的“赔偿贷款”。但在俄罗斯看来,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抢劫,等于“拿着我们的钱,造打我们的子弹”。 这个计划还没套到俄罗斯脖子上,就已经让欧盟自己快要喘不过气了。联盟内部根本就是“同床异梦”。匈牙利的欧尔班直接撂下狠话,说没有金融机构敢为这事担保。法国和荷兰则小心翼翼,坚持要先把法律问题搞清楚。 最焦虑的莫过于比利时。近两千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悄然蛰伏于欧洲清算银行的账户之中。无巧不成书,这家在金融领域颇具影响力的银行,其总部恰恰坐落于欧洲某国境内。 作为制裁的主要执行者,比利时压力山大,一方面担心被俄罗斯报复,一方面又不得不表态,愿意为乌克兰重建担起责任。这种责任与风险分配不均,正在撕裂欧盟的团结。 切莫忘却,俄罗斯的反制绝非虚张声势之谈。其向来雷厉风行,一旦出手,必让挑衅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切不可掉以轻心。 往昔,一纸“卢布结算令”横空出世,如巨石投入欧洲能源市场这片深潭,激起千层浪,瞬间将其搅扰得翻天覆地、动荡不堪。 现在,欧盟在俄罗斯的大量投资,随时可能成为下一个被瞄准的报复目标,这对本就脆弱的欧洲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另一条战线上的气氛同样紧张。10月6日至7日,美国方面消息显示,特朗普宣称仍在考量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且付诸行动的可能性颇高,这一举动无疑会给地区局势带来更多变数。 此等事物绝非儿戏。它蕴含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与严肃性,切不可掉以轻心,需以审慎之态对待。 它的核心问题不在于那2000公里的射程,也不仅是因为它能搭载核弹头,最要命的是,它模糊了“代理人战争”和“直接下场”的边界。 俄罗斯军事专家洞察入微,他们明晰此款导弹的操作系统搭建与数据输入环节,必定有美军的深度干预,背后或藏着复杂的军事博弈与战略考量。这在莫斯科眼里,就等同于“美军在扣动扳机”。 其实,提供“战斧”的承诺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就有了,但五角大楼一直以自身库存紧张为由拖着。时至今日,再度提及往昔之事,恰似于薄冰之上起舞,又仿若在烈焰边缘徘徊,无疑是自蹈险地,如玩火般危险。 克里姆林宫的佩斯科夫就直言,此举风险极大。战争往往始于误判,一旦俄方错误解读了美国的意图,后果不堪设想。 说到底,这场极限对峙的根源,并非来自各方的强大,恰恰相反,是源于所有人都已精疲力竭。 目光转向西方,乌克兰重建需求高达5240亿美元,这一数额近乎其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倍,如此庞大的资金缺口,着实令人咋舌。这笔天文数字压得欧盟财政吃紧,连丹麦首相都坦言“别无选择”。 而美国则摆出旁观姿态,乐得让欧洲去承担主要风险。正是这种窘迫,才逼得欧盟打起了俄罗斯资产的主意。 俄罗斯的强硬姿态背后,同样是“外强中干”的经济现实。军费开支飙升至GDP的6.3%,但8.8%的通胀、17%的高利率和巨额财政赤字,已经让这个国家不堪重负。普京计划从2026年起削减军费,这本身就说明,高强度的对抗根本无法持久。 信息来源:俄外交部:若欧盟向乌转交俄被冻结资产,俄方将强硬回应——2025-10-09 07:01·界面快讯
俄罗斯强硬宣布,10月8号,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当着全球媒体的面,把话说得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10 13:45:07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