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正式宣布! 从10月14日起,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美国将对中

史鉴奇谈 2025-10-10 13:32:44

就在刚刚 美国正式宣布! 从10月14日起,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美国将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征收额外费用。   要知道,中国可是全球航运市场的重要玩家。不管是中远、招商局这些央企运营的巨轮,还是国内造船厂造出来卖到世界各地的货船,在国际航线里占的比重都不小。美国突然搞这么一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又是冲着中美贸易来的。   美国海关没说这额外费用具体收多少,但光“额外征收”这四个字就够让船公司头疼的。现在全球航运利润本来就薄,尤其疫情后运力过剩,很多公司都在盈亏线上挣扎。中国船公司要是被加了费,要么自己扛着压缩利润,要么就得把成本转嫁到货主头上。   货主这边也不好受。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里,家电、家具、电子产品这些占了大头,很多都是靠海运批量运输。一旦船舶额外费用落地,这些商品的美国终端售价大概率会上涨。到时候美国消费者买东西要多花钱,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可能还会受影响,妥妥的双输局面。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的航运业也未必能从中受益。现在全球航运链条早就连在一起了,中国船舶不仅运中国货,也帮其他国家运输货物到美国。比如东南亚的农产品、欧洲的机械设备,有时候会租用中国运营的船舶跨太平洋。要是这些船舶也被收额外费用,等于变相增加了美国进口其他国家商品的成本,最后还是得美国市场自己消化。   再说说船舶建造这块。中国造船业这些年发展得很快,全球每三艘新船里差不多就有一艘是中国造的,美国不少航运公司也从中国订过船。现在美国把“中国建造”的船舶也纳入额外收费范围,等于给自家航运公司添麻烦。以后美国公司要是想订中国造的船,不仅要付船价,还得考虑未来运营时的额外费用,这无疑会让他们在选择造船厂时多一层顾虑,最后可能得花更多钱订其他国家的船。   而且这政策落地时间选在10月14日,也挺耐人寻味的。每年第四季度都是中美贸易的旺季,美国零售商要为感恩节、圣诞节备货,中国出口的玩具、服装、家居用品会集中运过去。这时候加征船舶额外费用,等于在旺季里给航运和贸易添堵,很可能会打乱双方的备货节奏。   中国这边肯定不会坐视不管。毕竟这额外费用明显带有针对性,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之前美国在贸易领域搞各种限制,中国都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这次大概率也会有相应动作。可能会对美国航运公司进入中国港口的船舶采取类似措施,或者在其他贸易领域进行平衡,总之不会让美国单方面把成本转嫁给中国企业。   从长远来看,美国这招其实挺短视的。现在全球经济都需要更多合作来拉动,航运作为国际贸易的命脉,更应该保持畅通和低成本。美国搞船舶额外收费,本质上是在人为设置贸易壁垒,破坏全球航运的稳定秩序。要是其他国家跟着学,都搞针对性的收费政策,最后全球航运成本都会上涨,国际贸易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对谁都没好处。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中国船舶行业的竞争力可不是靠政策保护来的。不管是造船技术、运营效率还是成本控制,中国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美国想靠额外收费来打压中国船舶业,其实很难达到目的。反而可能会倒逼中国船舶公司加快转型,比如拓展更多非美国航线,或者研发更节能的船舶来降低运营成本,最后让美国自己错失合作机会。   现在航运圈里不少人都在观望,想看看美国海关后续会不会公布额外费用的具体标准,也想知道中国的反制措施会怎么出台。毕竟这事不光关系到中美两国的企业,还会影响到全球贸易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要是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让本就复杂的全球贸易环境变得更糟。   说到底,美国这次搞船舶额外收费,还是没跳出“贸易保护”的老思路。想靠这种方式限制中国,却没考虑到自己也要付出代价。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谁也离不开谁,互相设置障碍只会两败俱伤。要是美国不及时调整思路,最后可能会发现,这额外费用没伤到中国,反而把自己的航运业和消费者坑了一把。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