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清末首富“盛宣怀”去世,他大约留给子孙100多亿元的财产,其中包括,1300多万两白银和无数家产,可是42年后,他的儿子盛恩颐,竟饿死在自家大宅,临死前腹中一粒米也没有。[无辜笑] 盛宣怀死前立下遗嘱,要求把遗产交给专业团队打理,每年只给子孙分配固定收益,本金用来做实业投资,他还特意叮嘱,自己的葬礼要从简,穿僧衣入殓就好。 可惜这些安排都没能实现,负责执行遗嘱的李经方是李鸿章的长子,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1160万两白银一次性分给盛家五房子孙,每房分到200多万两,理由很简单,活人比死人的想法更重要。 盛恩颐拿到这笔钱时,上海滩的戏院正上演着他父亲投资的京剧,他没去看戏,而是径直去了跑马场,那个年代的上海跑马场是全亚洲最豪华的赌场,一场赛马下来,输赢可能就是几万两白银。 他先是在静安寺路买了五栋洋房,每栋都装上当时最新式的抽水马桶和电灯,接着娶了十一个姨太太,给每人配了专车和司机,他自己养了75匹赛马,请的驯马师都是从英国请来的。 1920年代的上海滩,流行一句话:“南有杜月笙,北有盛四爷。”但杜月笙是往上爬,盛恩颐是往下滚,他在赌桌上输掉过虹口的整条弄堂,那是36栋连排的石库门房子,一夜之间36户租客第二天早上发现房东换人了。 到1925年盛恩颐手上的200多万两银子已经花得差不多,他开始打盛宣怀留给慈善事业的“愚斋义庄”的主意,这个基金原本有400万两本金,每年收益用来救助贫民和资助学生。 他联合七妹盛爱颐一起闹,说父亲生前答应过要分给子女,盛爱颐在上海滩也是有名的人物,人称“七小姐”,掌管着中国第一家女子银行,兄妹俩一闹,义庄的钱最终也被瓜分了。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时,盛恩颐正在霞飞路的赌场里,炮声响起,赌客们纷纷散去,他还坐在桌前等发牌,赌场老板劝他走,他说:“没事,日本人要是真打进来,我还有房子可以卖。” 战争改变了一切,日军占领租界后,房地产价格暴跌,盛恩颐的洋房一栋栋卖出去,换回来的钱还不够当初买房价格的零头,他开始卖古董字画,那些都是盛宣怀花几十年收藏的明清真迹。 到1940年代上海人已经很少见到盛四爷的身影,偶尔有人在苏州河边看到他,穿着破旧的长衫,头发乱糟糟的,有人上前打招呼,他会笑着说:“手头紧,借点路费。” 1949年后他最后一栋房子也被收归公有,那是愚园路的老宅,当年盛宣怀死在那里,现在被分成了十几户人家的公房,盛恩颐分到西北角的一间小屋,十平米不到。 1958年夏天,有邻居发现盛恩颐好几天没出门,破门进去时,老人已经去世多日,屋里只有一个空米缸和几件破衣服。 盛宣怀当年办葬礼时,出殡队伍从静安寺排到外滩,花了三十万两白银,出动八千多人抬棺,他要求薄葬的遗愿完全被无视,反而成了上海滩最铺张的葬礼之一,这场葬礼持续了四个月,各界名流轮番致祭,报纸连续报道了一个多月。 从1916到1958,四十二年里,一个家族从顶峰跌到谷底,真正能传承的不是银行存款,而是面对财富时的理性、面对诱惑时的自律,以及在任何境遇下都能自食其力的能力。 网友们议论纷纷: “我的天,一百多亿啊!这才两代人就败得干干净净,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富不过三代,盛恩颐这败家速度,放在整个历史上都是相当炸裂的。” “看了只觉得盛宣怀不会教孩子,光赚钱有什么用,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才是最大的财富,溺爱真的会害死人,老话一点没错。” “最大的锅不是盛恩颐的,是那个执行遗嘱的李经方吧?盛宣怀明明安排好了信托和慈善基金,被他直接搞成现金分掉,直接把狼崽子们喂疯了,专业的事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 “所以说,留子千金,不如授子一技,林则徐那句话是真理!子孙有本事,自己就能赚,子孙没本事,你留座金山给他也是白白害了他。” “这就是典型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他没有驾驭这笔财富的智慧和能力,所以巨额财富对他而言不是福祉,反而是招来灾祸的诅咒。” “最讽刺的是饿死在自己家的大宅子里,这画面感太强了,真是活活把自己作死了,一手天胡牌打得稀烂。” 了清末首富之子活活饿死的真实故事,你觉得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官方信源:上海图书馆·盛宣怀档案研究中心
1380年,朱元璋要对丞相胡惟庸痛下杀手,胡惟庸情急之下痛骂朱元璋:“朱和尚,你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