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欧美死活不肯给中国大飞机适航证会如何?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拿不到欧美的适航证,C919还真干不掉波音。对新飞机来说,这张证就是跨入国际市场的“门票”。 不少人觉得没 FAA 和 EASA 的盖章,C919 连国际市场的门槛都摸不着,更别提跟波音、空客掰手腕了。但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适航证确实是张关键门票,可中国手里的牌远比想象中多。 先说说这证的分量,没有它,C919 确实不能在欧美上空起落,这直接砍掉了全球最成熟的市场之一。更要命的是心理影响,航空公司买飞机可不傻,要是欧美都不认,融资的时候银行都得打嘀咕,保费也得涨一大截。 之前庞巴迪的 C 系列飞机就吃过亏,光是等 FAA 的认证就耗了好几年,差点拖垮整个项目。但今时不同往日,C919 面对的局面,可比当年的庞巴迪从容多了。 首先国内市场就能撑起半边天,中国商飞手里攥着近 1500 架 C919 订单,其中确认要交付的就有近 1000 架,国航、东航动辄就是百架大单,民营航司也跟着下单。未来 20 年中国市场要补近万架飞机的缺口,价值 1.4 万亿美元,就算只吃国内份额,C919 的产能都得开到最大。 2025 年要造 50 架,下线 30 架,根本不愁卖不出去。更别说国内航线早就开始运营,乘客反馈不错,口碑已经慢慢起来了,这可比欧美那纸认证的说服力更实在。 再看欧美内部,其实早就不是一条心了。欧盟那边,EASA 去年刚给 C919 做了实地检查,还给出了 “积极反馈”,业内都猜 2025 年拿证有戏。 为啥态度松动?因为空客的供应链里全是欧洲企业,比如法国赛峰给 C919 供短舱,德国利勃海尔做机身部件,这些企业要是丢了订单,欧盟的航空产业得疼好一阵。 美国那边更矛盾,虽然 FAA 握着认证权,但中美早有适航互认协议,C919 的美国供应商零部件都是 FAA 帮忙检查的,真要彻底卡死,等于打自己产业链的脸。 就算欧美硬卡,国际市场也不是只有一条路。中国早就和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 20 多个国家签了适航互认协议,这些国家的天空对 C919 敞开着。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更实在,他们买飞机看重性价比,C919 比波音同级别机型便宜两成,维护成本还低,只要中国民航局 CAAC 认了,他们根本不纠结欧美有没有盖章。去年珠海航展上,不少东南亚航司都来打听采购细节,这笔账他们算得门清。 最关键的是,中国早把产业链的后路铺好了。以前 C919 用的是进口发动机,现在国产的 CJ-1000A “长江” 发动机已经推进到装机试飞阶段,专门等着适航取证。 航电、飞控这些关键系统也在加速国产化,2024 年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发亮出的 60 多款产品里,近半数是首次亮相,性能都追上来了。等这些国产部件全装上,就算欧美想从供应链卡脖子,也没地方下手。 说白了,适航证是块好牌,但不是唯一的牌。欧美要是真敢不给,首先疼的是他们自己的供应商。丢了中国市场的订单,空客、波音的成本就得涨,最后还得转嫁到全球买家身上。 而中国靠着国内市场养产能,靠着 “一带一路” 拓销路,再靠着国产化补短板,用不了几年,C919 就算没有欧美认证,照样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当年稀土让 G7 内部吵成一团,现在 C919 也成了块试金石,照出欧美 “价值观同盟” 的虚架子。真要是撕破脸,最后可能是波音喊着 “美国优先”。 空客背地里找中国谈合作,毕竟在真金白银的生意面前,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这就跟打牌似的,手里有王炸,还怕别人不出对子?
不等美国动手,中国先动手了。 商务部10月9日官宣了一项重磅决定。这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