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来了!邀美国建港,给美国稀土,中方呼吁制裁巴铁境内一组织 港口、稀土、制裁,这三个词最近在南亚的风头简直盖过了板球赛事。 9月25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和陆军参谋长穆尼尔一同造访白宫,和特朗普总统面对面谈合作。 夏巴兹直接抛出“橄榄枝”,欢迎美国企业来巴基斯坦投资,特别点名矿业、能源、农业和技术领域。 美国一听到“矿业”和“能源”,尤其是稀土,这几年正愁着怎么摆脱对外国的依赖,立刻来了兴趣。 与此同时,联合国大会第六委员会上传来消息,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发言,明确呼吁将“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马吉德旅”列入制裁名单。 三方的动作,背后都是各自的小算盘,巴基斯坦的盘算其实很现实,经济压力像石头一样压着,通货膨胀没完没了,外债更是一座大山,家里明明有矿藏,偏偏没人投钱、缺少技术。 夏巴兹这次访美,开门见山:我们有资源、你们有资本,赶紧来合作,美国企业一听,铜、锑、钕这些关键矿产,正好是全球供应链上的“香饽饽”。 特别是稀土,美国正想方设法补链条,巴基斯坦的主动邀请,正好对上特朗普政府“制造业回流”的胃口。 不过,和外界想象的“签合同、送样品”不同,这次双方还处在“意向”阶段,没有确定的港口协议,也还没有稀土样品装船出口的消息。 夏巴兹和美方谈判更像一场推介会,主打“巴铁欢迎你”,等着美国企业下单。 至于12亿美元建港的蓝图,现在更像是未来的设想,而不是马上动工的真实进展。 美国人看得也很明白,特朗普政府这几年一直想多备些“稀土备胎”,怕在全球市场上受制于人。 巴基斯坦递来的投资机会,当然得掂量掂量,美国企业算得精,资源、政策、治安、分成样样得盘清楚。 没完全弄明白风险,谁都不会轻易下场,巴基斯坦要让美国人掏钱,不仅要把资源账本亮出来,还得把政策、治安、物流全都理顺。 就在这场合作还在“谈恋爱”的时候,中国的反应很快。联合国大会第六委员会上,耿爽代表中国提出,要把“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马吉德旅”列入国际制裁名单。 中国这次在联合国的发言,姿态非常鲜明,意在点明南亚安全局势的隐患,同时也是为自己在巴基斯坦的利益“加把锁”。 俾路支省的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地下资源丰厚,但地面上却常年不太平,只要有大型项目想落地,这些武装组织就容易冒头,给投资方添堵。 中国此时站出来发声,既是履行国际责任,也是在用实际行动敲打巴基斯坦:如果希望外部资金和技术进来,首先要解决好自家地盘的安全隐患。 俾路支问题说白了,是巴基斯坦经济升级路上的一道坎,多年前中巴经济走廊推进时,瓜达尔港建设就因为安全问题多次受阻。 如今任何想在当地上马的重大项目,安全形势都是投资者必须掂量的第一道关。 现在巴基斯坦还想靠矿业、港口翻身,如果治安不过关,美国资本和中国资本都不会真心下场。 巴基斯坦其实最怕的,就是“鸡飞蛋打”,手里有宝,没人来开发,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美国的投资能补血,但如果只是把自己锁死在“原材料供应国”的角色里,还是难以翻身,中国这边有市场、有产业链,巴基斯坦同样不愿轻易放手。 左右逢源,两边押宝,外表光鲜,实际风险不少,美国面对巴基斯坦的“橄榄枝”,嘴上很积极,实际下单还得再观望。 特朗普政府的算盘很清楚,哪里安全、哪里能赚钱才会去,巴基斯坦想让合作落地,必须把治安、政策、运输一条龙都安排妥当,否则,港口蓝图再美也只是纸上谈兵。 中国的呼吁,是南亚博弈的又一枚“定心丸”,不只是要守住自己在巴基斯坦的投资,更是要维护区域安全。 俾路支这个灰色地带,如果一直不解决,不管是中巴合作还是美巴合作,都容易出问题,中国这次发声,既是警示也是布局。 两头下注虽好,可一旦平衡失控,可能两头都失去信任,巴基斯坦要想真正“左右逢源”,实际考验的还是自身能力。 这场三方博弈,谁都不是看客,巴基斯坦拼命找出路,资源、港口、招商一样不敢落下;美国精打细算,既想补链条,又不想冒险;中国守住投资底线,也在守住南亚安全。 港口会不会动工,矿产能不能变现,俾路支能不能安稳下来,这些都不是一锤定音的买卖,谁都想做赢家,谁都怕被套牢,南亚这盘棋,恐怕还要继续下去。 最后来看,这场“反制局”其实是巴基斯坦生存压力下的现实选择,也是美中在南亚利益的新角力。 港口、稀土、制裁,每一步都是现实考量,谁能笑到最后,靠的不是一时承诺,而是能不能把算盘打到实处,南亚的故事,远没到收官时刻。
马来西亚突然变卦,巴铁给川普送大礼,不料中国只用一招就破局最近,国际稀土市场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