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上了人民日报了!9月16日,新疆,塔里木大学新生军训,干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

牧童的娱论 2025-10-09 22:07:24

火上了人民日报了!9月16日,新疆,塔里木大学新生军训,干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塔大直接将8400名新生拉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军训,新生们头顶烈日脚踩滚烫沙地耗时3小时沙漠行军12公里,顺路还完成了匍匐前进、沙漠拉烟、敌袭模拟等实战课。网友:中国的孩子都应接受这样的训练。 2025年9月16日,新疆阿拉尔。烈日炙烤着大地,气温逼近40℃,沙丘像被火烧过一般烫得发亮。 然而就在这片“生命禁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学军训正在进行。 塔里木大学新生军训,不站军姿、不踢正步,却干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学校直接把8400名新生拉进沙漠深处,进行了为期数天的“沙漠军训”。 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数千名新生集合完毕,背上行囊,肩扛步枪模型,在教官的口令下迈向塔克拉玛干腹地。 那是一段没有树荫、没有风、没有水的行军路,沙子松软,每走一步鞋里都能灌满半脚的沙。 “这哪是军训,简直就是‘沙漠生存挑战赛’!”一位新闻学院的新生苦笑着说。行军开始不到半小时,汗水已经浸透了迷彩服,手背上都能看到被太阳晒出的水泡。 行军全程12公里,耗时3小时。期间学生们不仅要负重行走,还要在教官的指令下完成匍匐前进、低姿穿越、沙漠拉烟(模拟烟雾弹掩护撤退)和“敌袭”应对等科目。 有人中途摔倒,有人鞋底被烫化,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走不动也得咬牙走完。”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女生气喘吁吁地说,“平时以为自己挺能吃苦的,到了沙漠才知道,坚强不是嘴上说说。” 有人以为这只是“噱头式军训”,但塔大给出的解释让所有人肃然起敬。 “塔里木大学地处南疆,这片土地的青年,注定要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意志。军训不仅是体能的考验,更是精神的洗礼。”塔大军训总教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为确保安全,学校提前数月筹备——路线经过精准勘测,沿途设置补给点,配备医疗车、防暑降温帐篷和应急通讯设备。每200米就有教官巡查,随时观察学生状态。 行军途中,记者看到,有学生体力透支蹲下休息,身边的同伴立刻递上水壶,还帮他遮阳。另一边,几个女生搀着一个脚踝扭伤的同学,一步步把她带回队伍中。 “这才是真正的集体精神。”一位老兵出身的教官说,“他们在沙漠里学到的东西,比在操场上站十天军姿有用多了。” 当天上午10点左右,天边忽然卷起一阵沙尘暴。灰黄的风像浪潮一样袭来,视线骤然模糊。队伍立刻进入“防护状态”——全员卧倒、背风方向掩护、口鼻遮挡,模拟“敌袭”警报。 沙子刮在脸上生疼,嘴里全是沙。可队伍中无人叫苦,所有人咬牙坚持。 “那一刻,我真的理解了什么叫‘坚守阵地’。”一位新生回忆说。 等沙尘暴过去,教官吹响哨声,所有人重新列队,没有人掉队。那一幕,被随行记者拍下,后来传上网络,播放量突破千万。 当晚,人民日报微博发文点赞塔大:“青春无畏,热血沙场。塔里木大学新生用脚步丈量信念,用汗水书写担当。” 短短几个小时,“塔里木大学沙漠军训”登上热搜榜首。网友们纷纷留言: “这才叫军训,不是走个正步拍拍照。” “在沙漠里练的不是肌肉,是意志。” “这样的大学,培养的学生一定能扛得住风沙与生活的苦。” 连外媒也惊叹不已,称中国高校的军训已从“形式训练”升级为“精神淬炼”,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国民教育。 军训结束时,塔克拉玛干的风依旧热烈,但学生们的眼神已经不一样了。有人脱下满是沙子的鞋子,笑着说:“我终于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还有学生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们从塔克拉玛干走出来,不只是晒黑了几度,更是成长了一岁。” 塔大的一位老师说得最动情:“青春不该只停留在教室和寝室。每一个青年,都该在艰苦中锻炼出‘能扛事、能吃苦、能拼命’的骨气。” 这场沙漠军训,不仅让塔里木大学一夜之间火遍全国,更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军训”的意义——那不是一场表演,而是一场用烈日、风沙与汗水铸造的青春成人礼。 在塔克拉玛干的风里,他们用行动证明: 中国的大学生,真硬核!

0 阅读:121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