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张亚中这哪是选举。 这分明是人生的最后一场毕业典礼,他一个人站在台上,进行一场盛大又孤独的告别演讲。 他知道自己选不上了。 你看他上个月在台北西门町的那场活动,没租亮闪闪的竞选舞台,就找了个老书店的门口,身后堆着一摞自己写的《两岸统合论》。手里拿的不是印着“当选承诺”的传单,是张手写的便签,上面记着三个老兵的名字——都是想托他帮忙找大陆亲人的,不是现在候选人爱喊的“政策红包”。 台下围着的人不算多,有个穿中山装的老爷子,举着个旧收音机录他说话,收音机壳子都掉漆了。还有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孩子,举着手机拍,镜头却总往旁边的奶茶店飘,显然没听进去他说的“两岸同根”。他瞥见了,也没凑过去拉近距离,只是提高了点声音,说“年轻人别急着划走,听听你们爷爷辈的故事,比刷短视频有用”。 他哪会不知道现在选战的规矩?别人忙着跟网红连麦、在社交平台发“亲民自拍”,他却总往眷村跑,跟老兵坐在小马扎上聊天,聊的不是“怎么拉票”,是1949年从大陆来台时带的那包家乡土。有幕僚劝他“多拍点眷村的视频发网上,能吸粉”,他却摇头,说“跟老人聊天是心意,不是作秀”——你瞧,这就是他的“不合时宜”,也是他早知道自己选不上的原因。 现在台湾的选举早不是“比理念”了,是“比流量”。有人靠炒作“抗中”议题博眼球,有人把“发钱承诺”当筹码,像在菜市场叫卖一样,喊得越响越有人听。张亚中偏不,他总说“两岸不该是对手,是兄弟”,这话在当下的选战里,像扔在热闹集市里的一粒米,没几个人在意。 他不是没能力玩那些“套路”。年轻时在政治大学当教授,讲起两岸关系头头是道,要是想顺着民意说点“讨喜”的话,未必没人听。可他过了六十岁,反倒更认死理,觉得“政治不能骗自己,更不能骗选民”。上次在台中的一场政见会,有人当场问他“你知道说这些会丢票吗?”,他没回避,直接说“丢票事小,丢了良心事大”,台下静了两秒,才有个阿姨小声喊“张教授没错”。 那场“告别演讲”里,他没提自己的竞选目标,反倒念了封大陆网友给他的信,信里说“希望有一天能坐着高铁去台湾看阿里山”。念到这儿,他声音明显颤了一下,手里的便签纸都捏皱了。台下没人喊“张亚中当选”,只有个头发全白的老兵,慢慢站起来敬了个军礼,他也立刻立正回礼,两个老人的身影在灯光下,看着有点孤单,却又透着股执拗。 其实他的“毕业典礼”,早不是为了“当选”。是想给自己几十年坚持的“两岸和平”理想,画个体面的句号;是想给那些还记得“两岸本是一家人”的人,留个念想。他知道自己的话在现在的选战里没市场,却还是想多讲一句——就像放学前的老师,明知有些学生听不进去,还是要把该说的话说完。 最近看他跑行程,还是老样子,背着个旧双肩包,里面装着老兵托他找亲人的资料。有人跟他说“别这么累了,反正选不上”,他却笑,说“多跑一个地方,就多一个人知道两岸不是敌人,哪怕只有一个,也值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张亚中或许不是为了竟选国民党主席而来!中国国民党主席参选人第三次辩论会结束了。其
【3评论】【3点赞】
凭海临风
他想选的是台湾省的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