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谷歌员工再拿诺奖,两年三奖,累计五人诺奖的战绩,不由想起前两天重读任正非在 1997 年参观了 IBM 后写的《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
里面写到「我年轻时就十分崇拜贝尔实验室,仰慕之心超越爱情。后来有幸成了竞争对手(指部分产品领域),有机会亲自访问,十分高兴。」
其实贝尔实验室也出了很多诺奖获得者,到任正非写这篇文章的 1997 年,已经有 7 位。
2012 年,华为也成立了自己专注于基础研究的 2012 实验室,但凡事有个过程,在 2016 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说:
「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
但如果中国企业的员工获得诺奖,我大体感觉还是华为的 2012 实验室。查了下 LLM,也不算我的信息茧房,LLM 的答案和我感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