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突然宣布了,10月8日美联储公布的数据,隔夜逆回购(RRP)使用规模降幅惊人,从前一天的2.7亿美元骤降至46.22亿美元,这一下“腰斩”还不算完,隔夜逆回购使用规模“断崖式”下跌,已经是2021年4月以来的新低。 一个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金融指标,叫隔夜逆回购,它的规模正在无限趋近于零。这可不是什么财经圈的内部八卦,它像一个棱镜,折射出一场正在上演的风暴,风暴的中心,是美国的金融稳定和军事霸权。 说白了,维系这个庞大帝国运转的金融引擎,正在疯狂吞噬自己的燃料。 市场的“闲钱”蓄水池,快见底了。10月8日,这个池子里的水只剩下不到47亿美元,跟前一天超过217亿的规模比,简直是断崖式下跌。要知道,这个数字在2021年4月之后就没这么低过。 回想2022年底,这里还停放着大约2.5万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如今蒸发了超过99.8%。钱去哪了?答案很简单:被美国财政部抽走了。 自从7月份债务上限的闹剧结束后,财政部就像个巨大的抽水机,疯狂发债,而这些钱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流向了五角大楼,光是2024年,就有38%的国债发行量是用来支付军费的。 隔夜逆回购工具,往昔宛如银行系统准备金的坚固壁垒,于关键时刻筑牢防线,恰似最后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波堤,守护着金融的稳定。 现在堤坝没了,资金外流直接冲刷着银行的储备。银行准备金已经连续八个星期往下掉,跌破了3万亿美元这个关键的心理关口,创下今年1月以来的新低。市场开始慌了,大家都在担心,利率会不会突然失控。 华尔街的大佬,比如纽约梅隆银行,已经在大声疾呼,警告美联储可能得赶紧刹车,停下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脚步。 但美联储的官员似乎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理事沃勒甚至觉得,准备金就算降到2.7万亿美元也能接受。这种巨大的认知差距,往往就是危机爆发的前兆。 金融市场的“缺氧”,正通过一条清晰的路径,从华尔街传导到一个个军事基地。首先是财政部的印钞机,快转不动了。海外买家集体罢工,对美债的认购比例从过去的25%暴跌到了只有6%。 中国已经连续九个月在抛售美债,而沙特这些石油富豪们,也更愿意把钱投在国内搞建设。就连美国国内的货币市场基金,也在把钱从国债里抽出来,转头投向黄金和比特币这些地方避险。 资金链的紧张,迅速打在了军工巨头的身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现回款越来越慢,账期从45天被拖到了78天。雷神公司的股价,更是从2022年的高点跌去了52%。硅谷银行的倒闭只是个开始,整个区域性银行系统给军工企业的信贷额度,直接砍掉了六成。 这直接导致一大批关键的国防项目陷入停滞。被寄予厚望的B-21隐形轰炸机,软件升级计划因为没钱,已经停了半年。而作为未来海基核威慑核心的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首艇的建造进度已经晚了14个月。 最终,这种“缺氧”状态,体现在了战斗力的实实在在的下滑上。四分之一的F-35战斗机因为缺少维护资金而趴窝停飞,甚至连前线急救用的血包库存,都因为上游供应商融不到钱而跌破了安全线。 当下,决策者们陷入了进退维谷之境,仿若置身于一条没有出口的死胡同,前路迷茫,每一步抉择都显得艰难万分,亟待寻得破局之法。美联储正陷入两难困境。 若持续缩表,2019年隔夜回购利率一度飙升至10%,引发“钱荒”的惨痛一幕极有可能再度上演,局面着实令人忧虑。如果现在放水,对抗通胀的努力就前功尽弃。 更要命的是,国会还在酝酿一个法案,一旦通过,可能瞬间抽走3.3万亿美元的准备金,直接掀翻美联储的桌子。 五角大楼也面临着痛苦的“三选一”:核威慑、常规军力优势、全球部署,这三样恐怕无法再同时拥有。军费的内部结构已经严重失衡,人员福利开支占比首次突破40%,背后还有高达3.2万亿美元的退役军人医保隐性债务。 盟友的耐心正悄然被消磨。在时光的悄然流转间,那原本深厚的信任与包容,正一点点地被无形的力量侵蚀,耐心的堤坝逐渐出现裂痕。 波兰已经暂停支付境内美军基地的扩建费用,日本也明确表示,不会为陆基宙斯盾系统的超支部分买单。 终章的倒计时已然启幕。那滴答作响的声响,似命运之钟的低吟,催着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宣告着最终时刻正步步逼近。 财政部必须在12月前再融到2400亿美元来填军费窟窿,一旦失败,就会触发《反赤字法案》,强制削减12%的军费。 2013年,这一法案曾让美军的训练时间减半。这让人不禁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正是因为钱荒,美国才被迫从伊拉克撤走了两个作战旅。 信息来源:财联社10月8日电,美联储周二隔夜逆回购协议(RRP)使用规模为46.22亿美元,跌至2021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上个交易日报217.76亿美元。——2025年10月08日 01:16:33 财联社
美联储突然宣布了,10月8日美联储公布的数据,隔夜逆回购(RRP)使用规模降幅惊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09 13:51:57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