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真是个神奇的企业!1998年邮电分家后,邮政第一年就亏了179亿,成了全国最穷的行业。为了活下去,邮政只好租房子租楼,日子过得很艰难。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那时候的邮政,真是惨。连办公楼都没钱盖,只能租房子、租楼,过着“打零工”的日子。快递没市场,金融没起步,信件量一天比一天少。 很多地方的邮局,连电费都要摊着交。可偏偏就是这么个快垮的行业,二十多年后居然活了,还活成了如今的“邮政帝国”。这中间的转折,说它奇迹也不为过。 邮政能挺过来,靠的是一口气,也靠点狠劲。你想啊,那时候的中国正忙着搞市场化,大家都在抢利润,拼效率。 邮政却背着沉重的包袱,还得完成国家任务。信件、包裹、边疆运输、农村投递,这些活儿,没人愿意干,但邮政不能不干。 很多人笑它傻,干这种“赔本买卖”干嘛?但邮政没笑,它知道,自己虽然穷,可肩上有国家的信任。那是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前后。邮政意识到,靠寄信寄报纸这老路子不行了,得换方向。于是,它悄悄地干起了两件大事,一是搞金融,二是搞快递。听着简单,其实这是邮政翻身的关键。 先说金融。那时候银行遍地都是,可有个地方银行去不了,农村。农民存钱、取钱、汇款,最方便的地方不是银行,而是邮局。 邮政靠着遍布全国的网点,硬是搞出了一套自己的“邮储银行”。起初,大家还觉得它是“穷人银行”,利息低、手续麻烦。可没想到,慢慢地它越做越大,农村的金融需求全让它给接走了。 等到2007年“邮储银行”正式成立,那就不是穷银行了——而是中国储蓄最多的银行之一。你没看错,别人是靠大客户赚钱,邮政是靠老百姓的一块两块,一点点积起来,撑起了半边天。 金融这边稳了,邮政又盯上了快递。那时候的快递市场,基本被民营公司霸占,顺丰、申通、中通、圆通都在高速扩张。邮政当时有网点、有资源,但没人信它能行。 毕竟老百姓的印象是,邮政慢!寄个包裹,像寄到下辈子。可邮政不服,它开始重建物流系统,搞“EMS特快专递”,后来又推出“中邮快递”,一点点从“慢半拍”变成“全网最稳”。 你可能没注意到,现在无论是偏远山村还是城市高楼,能保证每个角落都能送到的,只有邮政。别的快递公司讲利润,不赚钱的地方就不去;邮政讲责任,哪怕亏本,也得送。 尤其是疫情那几年,别人停了,邮政没停,药品、信件、物资,照样到。那种“别人不干我干”的劲儿,其实就是它能重新站起来的底气。 靠着金融和快递这两条腿,邮政一步步稳了起来。到现在,邮政储蓄银行市值稳居全国前列,邮政快递的业务量也挤进了全球前三。 那个曾经连办公楼都租不起的“穷单位”,如今自己盖了邮政大厦、建了分拨中心、开了航空专线。更关键的是,它活得不只是好,而是稳。 别人搞互联网风口、拼命烧钱,今天火明天凉,邮政却踏实得像个老工人,慢一点没关系,但一定走得远。 其实邮政的崛起,还代表了一种“国家底色”。你看,现在很多企业都是为了赚钱,但邮政不一样,它还有“社会任务”。边疆地区的信件,偏远农村的养老金发放,救灾物资的运输,邮政都在干。 它不是最挣钱的那个,但却是最可靠的那个。很多人可能一辈子没去过银行、没坐过飞机、没买过基金,但一定寄过邮政的包裹、领过邮政的信。 有人说,邮政是中国最“土”的企业,也有人说,它是中国最“硬”的企业。土在于它不花哨,硬在于它不倒。 你可以说它落后,但你不能否认,它活得比谁都久。那种“死撑到底”的劲头,说白了,就是中国式韧性。 从1998年亏179亿,到今天稳坐金融快递双巨头,邮政用26年时间证明了一件事,只要不认输,连最差的起点,也能变成最高的峰顶。 它没抱怨政策、没躺平、没靠“风口”,而是靠一条条路、一个个柜台、一次次送达,硬是把自己救活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看企业,不光要看它赚了多少钱,更要看它值不值得信任。中国邮政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它不是靠奇迹活下来的,而是靠责任感、靠耐力、靠那份“不服输”的老劲。 现在回头看,那个1998年差点被淘汰的“老邮政”,成了如今的国家名片。它不仅是一家企业,更像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踏实、象征着坚持,也象征着“无论多难,我们都能送到”的那股底气。 中国邮政,从来不是最快的那个,但它永远是最到的那个。
中国邮政真是个神奇的企业!1998年邮电分家后,邮政第一年就亏了179亿,成了全
当永安
2025-10-09 12:47:30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