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央媒都发声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这里说的“问题”,是扎在所有人心里的“行善

星星不吃瓜 2025-10-09 00:16:40

连央媒都发声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这里说的“问题”,是扎在所有人心里的“行善怕被讹” 2023年江苏南京,男子扶摔倒的张老太,被家属堵在医院要3万“医药费”;2024年河南郑州,路人扶老人前先拍10秒视频,说“不是冷血,是上次同事扶人被讹了2万”。曾几何时,小区里老人摔倒,邻居抢着扶;现在变成“大家围一圈拍视频,没人敢先伸手”——怕的不是扶人,是扶完被拉着要“营养费”,怕监控没覆盖,怕证人跑了,怕折腾半个月才洗清冤屈 其实法律早给了“护身符”:《民法典》第184条明确“自愿紧急救助造成受助人损害,救助人不担责”;2024年最高法发布5起见义勇为案例,其中一起“山东小伙扶老人被讹,法院判老人家属赔他5000块误工费”。但为啥大家还是怕?因为有的地方监控坏了,有的老人家属“死缠烂打”——就算你有视频,他说“视频没拍到我妈摔的瞬间”,你得跑派出所、找律师,耽误上班不说,还要花几千块律师费 为什么明明有法律保护,大家还是不敢扶? ① 自证成本太高——扶之前要拍视频、找证人,等你做完这些,老人可能已经躺了10分钟; ② 讹诈的“成功先例”吓人——2022年安徽合肥,有人扶老人被讹8万,最后靠路边商店监控才翻案,但那半年他天天失眠; ③ 舆论放大了恐惧——10件“扶人被夸”的事,不如1件“扶人被讹”的新闻传得快,大家心里的“怕”被越放越大 普通老百姓想的很实在:我一个月赚4000块,扶一下要花3万,还要请假跑法院,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不是不想行善,是行善变“行险”——就像送外卖的小王说“我扶过一次,耽误了3单,罚了200块,要是被讹,我这个月白干” 有网友说“钱老早说过,经济落后十年能赶,社会风气坏了几代人难修复”,这话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我们怕的不是“扶老人”,是怕“扶老人”变成“全家的麻烦” 我觉得光靠法律兜底还不够,得让“行善有好报”的故事多起来。比如2024年山东济南,小伙子扶老人被社区奖了500块,还上了本地新闻;2023年浙江杭州,女孩扶老人被公司评为“公益之星”,涨了1000块工资。这些小事像“暖宝宝”,能慢慢焐热大家心里的“怕” 你遇到老人摔倒,会先拍视频还是直接扶?

0 阅读:100
星星不吃瓜

星星不吃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