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一59岁女子去医院取避孕环,几年后,她用手机播放歌曲时,发现医生悄悄在她子宫里安了监听器,导致她肚子很难受,女子一气之下,把医院告上法庭... 2025年辽宁某心理诊所里,59岁的孙某攥着手机,反复播放那首曾让她腹痛加剧的歌曲,眉头紧锁:“你听,一放这歌我肚子就疼,肯定是监听器在响!” 即便法院两次驳回诉讼、医学专家多次证明“子宫内无异物”,她依旧坚信医生在自己体内装了监听器。 这场因取避孕环引发的“荒诞维权”,背后藏着的不仅是身体不适,更是长期焦虑下的认知偏差。 事情的转折点,要从2021年那个夏夜说起。孙某坐在客厅看电视,手机里突然响起一首广场舞歌曲,她下意识调大音量,下腹部却传来一阵刺痛,像有东西在“震动”。 她猛地关掉手机,疼痛慢慢缓解,这个细节,让她想起2016年那次避孕环取出手术。 术后五年,她的肚子总隐隐作痛,起初以为是术后恢复慢,可这次“音乐触发疼痛”的经历,让她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是不是医生把监听器放进我肚子里了?” 从那天起,孙某开始“寻找证据”。她翻出2016年的手术缴费单,对着上面的项目名称反复琢磨:“这个‘宫腔探查’是不是就是装监听器?” 她还特意去医院要求做“能看到金属的检查”,可超声报告上的“囊性回声”,在她眼里成了“监听器的影子”。医生解释“囊性回声是积液”,她却反驳:“积液就是监听器漏的电液!” 家人觉得她在胡思乱想,儿子带着她去市级医院挂了妇科专家号。专家仔细查看了她的历次检查报告,还做了盆腔CT,明确告诉她; “子宫和盆腔里没有任何金属或电子设备,腹痛可能是慢性盆腔炎加上心理因素导致的。” 为了让她信服,专家还把CT影像调出来,指着屏幕上的阴影解释:“这是积液形成的影像,你看边缘是模糊的,要是监听器,会有清晰的金属密度影。” 可孙某盯着屏幕看了半天,还是摇头:“你们就是不想让我看到监听器!” 2023年9月,孙某瞒着家人,独自拿着超声报告去法院起诉当年做手术的县医院。开庭时,医院出示了她的手术记录,上面详细记载了避孕环取出的全过程,还有术后复查的签字确认单。 法官问她:“你说医生装了监听器,有什么证据吗?”孙某举起手机:“我一放音乐就肚子疼,这就是证据!” 可当医学专家出庭作证,说明“声音震动不会引发盆腔疼痛,且监听器无法在体内长期运作”时,她却情绪激动地打断:“你们都是一伙的!” 一审败诉后,孙某不服上诉。二审法院特意安排了心理评估,结果显示她存在中度焦虑和被害妄想倾向。法官耐心劝她:“咱们先去治肚子痛,再看看心理医生,也许情况会不一样。” 可孙某依旧固执,坚持要“取出监听器”。最终,二审维持原判,法官还帮她联系了公益心理机构,希望能帮她解开心里的疙瘩。 其实,孙某的焦虑早有苗头。家人后来回忆,2016年手术前,她就总担心“手术会留后遗症”,术前一晚还失眠; 术后看到邻居因妇科手术并发症住院,她更是吓得整夜睡不着,总觉得自己“也会出问题”。长期的焦虑积压,让她把普通的术后不适,放大成了“医生装监听器”的荒诞猜想。 如今,在子女的劝说下,孙某开始定期去心理诊所治疗,医生给她开了抗焦虑药物,还教她做放松训练。慢慢的,她不再频繁提及“监听器”,腹痛的频率也少了很多。 有次她无意中听到心理医生和儿子的对话:“阿姨的情况,需要家人多陪伴,让她感受到安全感,比讲道理更重要。” 她心里一动,第一次主动对儿子说:“下次复查,咱们一起去妇科,听听医生怎么说。” 这件事也给很多人提了个醒:身体不适时,除了关注生理健康,心理状态也不能忽视。当焦虑和恐惧占据上风,很容易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信源:视点新闻2025-9-30——59岁女子坚称子宫被医生装“监听器”,女子称时常感觉腹部不适,起诉医院要求赔偿相关损失,一审被驳回后二审维持原判
浙江杭州,一女子下体不适,便到医院挂了急诊做阴超。B超室只有一位男医生,检查过程
【228评论】【20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