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萨米·萨拉姆航空公司,犯下了一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经典错误:他们在国庆视频中放出涂有沙特国旗的歼-20后,不到24小时又紧急删除。这一删,反而比不删泄露了更大的天机:沙特买歼-20这事,十有八九已经在谈了。 要弄明白这件事,得先从沙特航空业的 “神奇体质” 说起。沙特萨米・萨拉姆航空公司虽然只是个中型玩家,但它的创始人萨米・萨拉姆堪称逆袭典范。 这位老兄早年从擦飞机油渍的底层技工一步步爬到维修厂领班,90 年代末借家族石油资本创业,硬是在红海之滨搞出了一支二十多架飞机的机队。有意思的是,这家航空公司似乎天生自带 “军事情报属性”。 2017 年沙特国王访华期间,中沙签署 650 亿美元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在沙特本土生产 300 架中国彩虹 - 4/5 无人机的项目。而促成这一合作的关键推手,正是沙特阿卜杜勒 - 阿齐兹国王科技城(KACST)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直接对接。 当时沙特媒体低调报道了这一消息,但外界很快发现,负责运输无人机零部件的正是萨米・萨拉姆航空的货运航班。这种 “商业公司搭台、军事合作唱戏” 的套路,在沙特早已轻车熟路。 更值得玩味的是沙特军方对民用航空的 “特殊关照”。2019 年,沙特军事工业公司(SAMI)与阿联酋穆巴达拉投资公司签署航空防御合作协议,表面上是联合研发无人机技术,实则是为引进中国翼龙 - 2 无人机生产线铺路。而在协议签署前一个月,萨米・萨拉姆航空突然开通了吉达至成都的货运专线,这条航线后来被证实是中国向沙特交付首批翼龙 - 2 无人机的 “秘密通道”。 这种 “民用航线作掩护、军事装备搭便车” 的操作,充分体现了沙特在军购谈判中的狡黠 —— 既避免直接刺激美国,又能悄然推进与中国的合作。 回到这次歼 - 20 视频事件,沙特的 “试探策略” 可谓一脉相承。2022 年,沙特公开宣布使用中国 “寂静狩猎者” 激光武器取得实战战果,当时外界普遍认为这是沙特在测试美国对中沙军售的容忍度。结果美国除了象征性抗议外,并未采取实质性行动。 尝到甜头的沙特于是在 2023 年进一步试探,通过萨米・萨拉姆航空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一段疑似中国歼 - 10CE 战斗机在沙特空军基地起降的视频。虽然视频很快被删除,但沙特媒体随后披露,沙特已与中国就购买 36 架歼 - 10CE 进行谈判。 沙特如此大胆试探,背后是其国防战略的深刻调整。长期以来,沙特对美制武器的依赖堪称 “成瘾”:F-15SA 战斗机、M1A2 主战坦克、爱国者防空系统等美制装备占据其军备的 70% 以上。 2018 年,美国以 “人权问题” 为由暂停向沙特出售 F-35 战斗机,直接打乱了沙特的空中力量现代化计划。相比之下,中国在武器出口上的 “零附加条件” 政策显得格外诱人。2017 年,沙特以 35 亿美元从中国购买东风 - 21 导弹,中国不仅按时交付,还提供了全套技术培训和维护支持。这种 “一站式服务” 让沙特尝到了甜头,也为后续的歼 - 20 谈判埋下伏笔。 更重要的是,中国愿意为沙特提供定制化改进方案。参考巴基斯坦购买的歼 - 10CE,中国为其配备了更适合热带沙漠环境的航电系统和武器挂载方案。如果沙特购买歼 - 20,中国完全可能为其开发专用的对地攻击模块,使其既能争夺制空权,又能对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如果沙特将部分美制装备替换为中国产品,每年可节省数十亿美元军费。更诱人的是,中国愿意提供 “技术转让 + 本地化生产” 的合作模式。2022 年,中国与沙特签署协议,将在沙特建设无人机生产线,预计 2025 年实现年产 100 架翼龙 - 2。这种模式若复制到歼 - 20 项目,不仅能提升沙特的国防工业水平,还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契合沙特 “2030 愿景” 的经济多元化目标。 当然,沙特也清楚,直接采购歼 - 20 可能引发美国的强烈反弹。因此,它采用了 “三步走” 策略:第一步通过商业公司释放信号,试探美国反应;第二步通过媒体披露 “谈判进展”,制造既成事实;第三步在适当时候宣布采购,迫使美国接受现实。 这种策略在沙特与俄罗斯的 S-400 防空系统谈判中已得到验证。2018 年,沙特先是通过媒体放风要购买 S-400,美国虽强烈反对,但沙特最终还是以 “防御伊朗威胁” 为由签署了合同。如今,沙特将这一策略用在中国歼 - 20 上,可见其决心之大。 萨米・萨拉姆航空的这段视频,不过是沙特精心策划的 “信息战” 的一环。它既向中国传递了合作诚意,又向美国展示了 “另寻他路” 的决心。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沙特正小心翼翼地走钢丝 —— 既要维护与美国的传统关系,又要为自身安全寻找新的保障。而歼 - 20,或许就是这盘棋中至关重要的一枚棋子。
沙特萨米·萨拉姆航空公司,犯下了一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经典错误:他们在国庆视频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0-08 18:31: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