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最近对我们敌意加重,并非因历史或领土问题,复旦沈逸教授点破真相:西方压不住中

傲世狂尊凌九霄 2025-10-08 17:41:56

日韩最近对我们敌意加重,并非因历史或领土问题,复旦沈逸教授点破真相:西方压不住中国,他们不敢恨美国,只能把火撒到我们身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要理解日韩的心态,就得先看看他们的发展轨迹。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率先完成了工业化,长期占据亚洲“老大哥”的位置。 二战后,依靠美国的安全保护伞,日本可以安心搞经济,制造业出口一路走红,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冷战期间,日本就是典型的“西方优等生”,在亚洲高高在上。 韩国的发展也类似,在冷战中,美国给了大量援助,帮助韩国完成工业化。三星、现代等企业崛起,让韩国在半导体、汽车、家电领域都有一席之地。文化上还有韩剧、K-POP输出,一度自信满满。 所以,过去日韩人看中国,总觉得我们是“穷邻居”,他们才是先进发达的代表。 比如十几年前,中国人出国买手机,首选三星;买车喜欢丰田、本田;去旅游还要专门去日本抢购电饭煲、马桶盖。日韩的优越感,那时候是真的牢牢写在脸上的。 可时代变化太快了,中国的经济和科技这二十年飞速发展,彻底打破了他们心里那点优越感。到2025年,中国GDP已经超过19万亿美元,日本才4万多亿,韩国更只有1万多亿,差距大到没法比。 我们高铁总里程超过5万公里,5G基站数量接近450万个,占全球的六成。电动车出口占全球40%,光半年就卖出去125万辆。反观日韩,原来引以为傲的产业一个个被中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 这时候他们心理落差就来了,曾经的“优等生”,现在反而被“后进生”反超,这种挫败感,比单纯的竞争压力还要扎心,于是情绪就变成了敌意。 说具体一点,中国的发展已经实打实地压到了日韩的产业链。 手机领域,三星在中国的份额已经跌到不足1%,而华为、小米、OPPO在全球市场一个比一个火。汽车方面,比亚迪在欧洲热销,日本对华汽车出口直接砍半。 芯片方面,我们攻克28nm工艺之后,韩国在华优势不再,去年韩国对华贸易甚至出现了逆差,结束了几十年的顺差神话。 以前他们还能说“中国制造只是便宜”,现在却发现中国制造已经能做到高端、能做到创新,还能在新能源、5G、高铁这些新领域里领跑全球。日韩一看,自己赖以立足的优势产业,统统被中国顶住了口子。 更别提社会认知的变化,以前中国人去日韩旅游,疯狂扫货,被他们当成“送钱的冤大头”。现在中国人更愿意去欧洲,去日韩买的也是国产小家电,根本看不上日韩的东西了。这一对比,让他们的“面子”彻底挂不住。 但问题不仅仅是经济,更关键的是,美国的衰落,让日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 过去日韩对中国有优越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背后有美国撑腰。美国不仅是安全保护伞,也是他们经济发展的最大靠山。冷战时期,美国的规则说一不二,日本、韩国只要紧紧跟随,就能稳稳当当过日子。 可如今,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一次次失灵。搞芯片禁令,本想卡死中国,结果我们反而造出了自己的麒麟芯片;想拉东盟排挤中国,结果东盟成了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军事上,美国从冲绳撤军上万人,连装样子的力气都没了。 日韩一看,美国居然压不住中国了。那怎么办?他们又没能力单独对抗中国,靠自己根本撑不起场面,可要是继续依赖美国,又越来越不靠谱。于是这种“安全焦虑”全都转化成了对中国的不满。 换句话说,他们不是因为中国强大才“恨”我们,而是因为美国太不给力,让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自处。 现在的日韩,其实处境非常尴尬。 一方面,他们和中国的经济关系密不可分。中日韩的贸易额巨大,供应链深度绑定。日韩企业明知道中国市场赚钱,依然拼命加大投资。光是2025年,日韩企业在华投资额还在持续上升。说到底,他们舍不得中国这个市场。 另一方面,他们又离不开美国的安全框架。美军基地还在日韩,美国的军事保护依然存在。外交上,美国要求日韩配合,比如在芯片、汽车、电池产业链上对中国做限制,他们不配合也不行。 结果就是两头为难:一边要靠中国挣钱,一边要听美国的话;一边心里羡慕中国的发展,一边又要在舆论上表现得强硬。这样的矛盾心态,最后只能用敌意来掩饰。 问题来了,未来日韩到底该怎么走? 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我们从来不搞零和博弈,而是主张互利共赢。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亚洲区域合作,中国始终是开放的。 高铁、5G、电动车这些新兴产业,中国愿意跟日韩合作,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半导体领域也是一样,中国企业进步很快,但也欢迎日韩一起交流,共同提升产业链水平。 日韩如果能跳出西方叙事,放下身段,跟中国合作,不仅不会吃亏,反而能获得更多发展红利。但如果他们继续依附美国,被拖进“小圈子”,最后损失的只会是自己。

0 阅读:90

猜你喜欢

傲世狂尊凌九霄

傲世狂尊凌九霄

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