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存储芯片国产化核心环节及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制造端:国产替代的根基力量
制造环节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虽然相关企业未上市,但其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直接决定行业发展走向。
长鑫存储:全球第四大DRAM厂商,DDR5良率已达80%,单位晶圆成本较韩国厂商低15-20%,2025年预计产能273万片,HBM3样品已交付华为。
长江存储:3D NAND技术全球领先,232层芯片位密度达15.03 Gb/mm²,消费级品牌"致态"销量超越三星,目标抢占全球15%市场份额。
二、设备端:国产替代的先行者
设备环节是制造的基础,直接受益于产能扩张和技术突破,订单已进入爆发期。
中微公司:刻蚀设备龙头,在长江存储占比超40%,缺陷率比国际竞品低50%,2025年订单同比翻倍,薄膜沉积设备收入暴增608%。
拓荆科技:聚焦薄膜沉积和HBM核心工艺混合键合设备,设备稳定性接近国际水平,随长江存储HBM量产订单预计增长30%以上。
三、设计端:业绩兑现的主力军
设计企业直接面向市场,产品落地和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
兆易创新:全球NOR Flash第三,车规级产品供应特斯拉/比亚迪,2025年车规存储营收预计增长40%。
北京君正:车载DRAM全球市占率19%,适配特斯拉FSD平台,存算一体芯片已导入AI服务器。
联芸科技:PCIe 4.0主控芯片全球第二,2024年净利润增长13倍,2025年目标营收80亿元。
四、行业风险提示
需重点关注三大风险点:价格波动风险(2024Q4 DRAM均价环比下跌5%)、技术迭代风险(研发进度滞后可能错失市场机遇)、供应链风险(部分高端原材料仍依赖进口)。
五、投资逻辑总结
国产替代已进入量产阶段:制造端看产能爬坡节奏(长鑫/长江存储),设备端盯订单增速(中微/拓荆科技),设计端跟业绩兑现(兆易创新/北京君正)。替代红利预计将优先在设备端(进口替代确定性高)和制造端(产能突破)爆发。$北京君正 sz3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