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心脏换国产黄山!双发24吨推力反超F-35,为啥海军版用WS-21?  

物规硬核 2025-10-08 15:44:29

歼-35心脏换国产黄山!双发24吨推力反超F-35,为啥海军版用WS-21?    最近歼-35的消息刷爆了军事圈,央视首次公开了它的技术细节,最让人兴奋的是它终于彻底摆脱了心脏病,换上了咱们自己的心脏。   更厉害的是,这台“中国心”的性能相当给力,两台发动机加起来能提供24吨的推力,比美国F-35的发动机还要猛,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咱们的战机飞得更快、更灵活,能带的武器也更多了。   不过眼尖的朋友可能发现了,海军版的歼-35用的不是同一款发动机,这可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航母上的环境实在太特殊了。   在海上,高盐度的海风会加速发动机腐蚀,舰载机降落时承受巨大冲击力,类似可控的撞机,若失败需立即复飞,要求发动机能在数秒内输出最大推力,由于海上环境限制,飞机维修保养比陆地更为困难。   所以海军选择更适合海上环境的发动机,恰恰说明咱们的设计思路越来越成熟,不追求表面上的“高大上”,而是要最适合实战的装备。   这次发动机的突破,意义可不止是歼-35能用上国产货那么简单,它意味着。   咱们终于建立了完整的航空发动机研发体系,从设计到制造全都能自己搞定,以后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想造多少就造多少。   有了强大的动力基础,未来给战机升级改造的空间就更大了,比如更先进的航电系统、激光武器等等,都有了实现的可能。   现在咱们的战机可以放心出口,不用再担心发动机被卡脖子了。   虽然美国也在研发新一代发动机,但咱们这次确实追得很紧,更重要的是,咱们走的是一条更务实的路线,不追求一味地堆参数,而是根据实际需求来优化设计。   这场竞赛的下一个看点,可能就是看谁的发动机更耐用、更省油、更好维护,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指标,在实际作战中往往比纸面参数更重要。   歼-35用上国产发动机这件事,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核心技术真的是等不来、要不来的,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啃下来。   回想二十年前,咱们连个像样的汽车发动机都造不好,现在连最顶尖的航空发动机都能自主研发了,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可能不是投了多少钱,而是坚持走对了路,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海军版选不同发动机这个细节特别有意思,这说明咱们的军工思维越来越成熟了,懂得根据实际需求来做选择,而不是为了面子非要都用最先进的。   说实话,发动机的突破带来的好处,将来肯定会慢慢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发动机上用的新材料、新工艺,说不定哪天就用在了汽车或者发电设备上。   说到底,歼-35“换心”成功,不只是军事领域的突破,更是一个标志,标志着中国制造业真正进入了自主创新的新阶段,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可靠性、经济性这些“软指标”上继续努力,实现全面领先。   这条路还很长,但至少,最难的关卡已经闯过去了。

0 阅读:102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