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秘密”进行了一个耗资664亿、历时十余年的大型工程,最后竟在这片不毛之地,建起了一座比三峡还高的“巨型充电宝”! 很多人好奇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是什么,它就是位于四川甘孜州雅江县的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那座295米高的巨坝耸立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比三峡大坝还高出十来米。 工程总投资664.57亿元,从前期筹备到全部机组投产,整整花了十七年时间,那我们为什么非要在这艰苦的高原上建水电站? 答案其实藏在这片“不毛之地”的独特价值里,别觉得高原建坝是跟风凑热闹,这儿的地理条件简直是为高坝量身定做的——雅砻江在这儿冲出个陡峭的“V”字形峡谷,坝址能牢牢控制住6.57万平方公里的流域,多年平均流量稳定在664立方米/秒,天生就适合存水蓄能。 更关键的是它的“龙头”地位,下游锦屏、二滩等17座水电站都得靠它调水,不是非选这儿不可,是只有这儿能当整个流域的“总开关”,要知道这儿海拔3000多米,含氧量才平原的69%,冬天能冻到零下15.9℃,施工时机械都得“吸氧干活”,没点硬需求谁愿意遭这罪? 再说说“巨型充电宝”这名号,可不是随便喊的噱头,这水库装着108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770个西湖全灌满,够2500万人用一整年,更牛的是它能储存——丰水年用不完的水存起来,枯水年接着发,这多年调节的本事在四川没几个水库能比。 2024年首次蓄满后,它跟下游锦屏一级、二滩水库联手,仨水库的蓄能值能到300亿千瓦时,占了四川大型水库总蓄能的三分之二,这意味着啥?以前四川水电丰水期“白白流走”、枯水期拉闸限电的老问题,算是被它治住了,每年光给下游17座电站补的电就有342亿千瓦时,是它自己发电量的3倍,每滴水都能在梯级电站里“转着圈干活”。 跟新能源的搭配更能看出它的门道,50公里外的柯拉光伏电站,200万片光伏板白天晒太阳发电挺欢,但一到阴天、晚上就“掉链子”,两河口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水库闸门一调,水轮机立马启动补电,比应急电源还靠谱。 现在整个雅砻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了7800万千瓦装机,已投产的近2100万千瓦里,五分之一的清洁能源都得靠它“稳军心”,2023年雅砻江遭遇极端偏枯来水,就是这梯级水库撑着,让蓄能始终占全川水电的50%以上,没让缺电的麻烦找上门。 别听有人说这是“偏远地区的面子工程”,可四川的工业用电、华东的民用电,多少都沾着这高原水库的光,那些嫌花钱多的,没算过缺电时工厂停产、空调停转的损失,更没看懂国家的能源大棋,现在建的可不是一座电站,是整个清洁能源体系的压舱石,从2005年筹建到2024年蓄满,十七年磨一剑,磨出来的是把“丰枯调蓄、风光互补”的金钥匙。 说到底,这工程哪是在不毛之地砸钱?分明是把高原的地理劣势变成了能源优势,664亿花得明明白白,17年等得实实在在,这“巨型充电宝”不光解决了当下的电力矛盾,更铺好了未来的绿色路,比起那些急功近利的项目,这种能管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战略布局,才真正配得上“国之重器”的名头。
吓出冷汗!四川女孩网找徒步搭子,高原失温被弃,这哪是探险是拿命瞎作四川甘孜这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