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美贸易战虽然暂时停火了,但美国企业发现,以前那些中国大买家好像“一去不复返”了!就拿液化石油气来说,之前关税战升级时,7艘运往中国的美国货轮直接掉头去了东南亚。现在关税暂停了,按说该恢复了吧?结果大部分中国塑料厂宁愿买加拿大和中东的货,也不想再碰美国丙烷了。 当中美贸易战的硝烟暂时散去,不少美国企业以为苦日子终于熬到头,盼着曾经稳定的中国大客户能重新下单。可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闷棍 —— 那些熟悉的中国订单迟迟没来,尤其是在液化石油气领域,这种落差格外明显。 此前关税战升级时,7 艘满载美国液化石油气的货轮正驶向中国,眼看就要完成交易,却因为关税成本飙升,不得不临时改变航向,转头把货物卖给了东南亚客户。 当时美国企业还安慰自己,等关税政策松动,中国买家肯定会回来,毕竟中国市场对液化石油气的需求一直很旺盛,尤其是塑料厂这类企业,几乎离不开丙烷这种原材料。 可关税暂停后,美国企业期待的 “报复性下单” 并没有出现。中国的塑料厂依旧在大量采购丙烷,但供应商名单里,美国的名字越来越靠后。相反,加拿大和中东地区的供应商成了香饽饽,订单量一路上涨。 这让美国液化石油气企业很困惑:明明关税障碍已经消除,产品质量也没出问题,中国买家怎么就不买账了? 其实,中国买家的选择转变,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在贸易战期间慢慢形成的新习惯。当初关税飙升,中国塑料厂为了控制成本,不得不重新寻找货源。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加拿大和中东,发现这些地区的丙烷不仅价格稳定,而且供应链也足够可靠。 加拿大距离中国虽然不算近,但海运路线成熟,且当地资源丰富,能保证稳定供应;中东地区更是石油天然气出口大户,丙烷产量大,价格还常常比美国略低一些,对于追求成本控制的中国塑料厂来说,吸引力自然不小。 更重要的是,在与加拿大、中东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建立起了新的信任关系。贸易合作不仅仅是买卖商品,更涉及到交货周期、售后服务、应急响应等多个方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中国塑料厂与这些新供应商形成了顺畅的沟通机制,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供应链的稳定性得到了充分验证。 相比之下,美国供应商因为之前的关税波动,让中国企业承担了额外的风险 —— 货轮掉头、订单取消这些情况,不仅影响了生产进度,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这种风险带来的顾虑,不是关税暂停就能立刻消除的。 而且,中国企业的采购策略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现在的中国买家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单一市场,而是更注重供应链的多元化。他们意识到,过度依赖某一个国家的供应商,一旦遇到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很容易陷入被动。 所以,即使中美关税恢复正常,中国企业也更愿意维持多渠道采购的模式,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以此来降低风险。 比如一些大型塑料厂,会同时从加拿大、中东、美国等多个地区采购丙烷,每个地区的采购量都控制在一定比例,确保不会因为某个地区的供应出问题而影响整体生产。 除了液化石油气领域,其他行业也或多或少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比如农产品领域,之前中国是美国大豆的重要买家,但在贸易战期间,中国增加了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大豆进口量。 如今,即使美国大豆重新获得关税优惠,中国企业也没有完全放弃其他来源的大豆,而是保持着多元化的采购结构。这种转变,本质上是中国企业在市场波动中学会的自我保护,也是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美国企业想要重新赢回中国买家,恐怕不能只等着关税政策的利好,还得花更多心思了解中国市场的变化,重新建立信任。毕竟,在全球化的市场里,买家有足够的选择空间,谁能提供更稳定的供应、更合理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谁才能真正留住客户。 最后想问大家,你觉得美国企业要怎么做才能重新吸引中国买家?或者说,在全球供应链不断变化的当下,企业该如何应对这种市场波动带来的客户流失问题?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美媒:中美贸易战虽然暂时停火了,但美国企业发现,以前那些中国大买家好像“一去不复
朦胧烟雨楼
2025-10-08 12:31:56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