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碰上了大麻烦,老哈马斯还没消灭,新哈马斯已出现 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5日表示

萝花芳草林 2025-10-08 12:14:44

以色列碰上了大麻烦,老哈马斯还没消灭,新哈马斯已出现 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5日表示,以军要随时准备恢复战斗行动,因为目前不是停火,而是作战态势的变化。 他特意强调,以色列政府正试图把战场上的优势转化成政治筹码,但如果哈马斯不按美国提出的“和平协议”全部条款办事,以军立马就会重启对加沙的进攻。 这话听起来硬气,背后却透着一股焦躁——打了两年,老对手哈马斯没消灭,新一代抵抗力量反而冒头了。 眼下在埃及沙姆沙伊赫的谈判,有点像两个人互相掐着脖子谈条件。 哈马斯咬死两条:第一,以色列必须永久撤出加沙,还得有国际社会作保;第二,释放被扣押人员要和以军全面撤军同步进行,最后一个人质交换完成时,最后一个以色列兵也得离开加沙。 而以色列呢?坚持要哈马斯先缴械再谈其他。双方卡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里,谁也不肯退半步。 美国特使威特科夫带着代表团加入谈判,想快刀斩乱麻,但效果不咋样。特朗普嘴上说“未来48小时是关键”,可他的“20点和平计划”被哈马斯嫌弃是“表面文章”。 哈马斯谈判代表哈利勒·哈亚直接放话:“我们是想认真谈停火,但以色列得先承诺不再重启战火。” 这话听着合理,但以军坦克还在加沙边境蹲着,谁信谁天真。 更让以色列头疼的是,加沙的抵抗力量换血速度比想象中快。以军士兵在泰勒哈哈瓦街区的废墟里发现,刚击毙一个哈马斯指挥官,没过几天就有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补上位。 这些新人没受过系统训练,但熟悉每条小巷、每个地道,专打伏击和无人机偷袭,搞得以军精锐部队防不胜防。 为什么年轻人愿意拼命?看看加沙的数据就明白了。联合国9月份报告显示,加沙60%的人不到25岁,他们从小在封锁、轰炸和失去亲人中长大。 世卫组织统计,冲突已导致超过6.1万名儿童死亡或残疾,平均每17分钟就有一个孩子倒下。 这种环境下,仇恨比意识形态更催人反抗。 以色列不是没试过硬碰硬。两年里,以军宣称击毙2万多哈马斯成员,控制了加沙75%的地盘,但结果咋样?老哈马斯化整为零打游击,新哈马斯借着废墟打持久战。 以军总参谋长嘴上喊打,国内却撑不住了——征召45万预备役创了历史纪录,劳动力短缺拖垮经济,老百姓每周上街抗议要求停火。 更麻烦的是,国际社会开始掉转枪口。157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欧洲连贸易制裁都搬出来了。连美国都悄悄变脸,对以色列支持率跌到25年最低。 内塔尼亚胡政府里外不是人:极右翼逼他继续打,老百姓骂他浪费生命,国外盟友逐渐撤梯子。这局面,真应了那句老话——“拳头再硬,打不散人心”。 以色列现在最该明白一件事:军事胜利不等于长治久安。加沙的废墟里长不出和平,只会长出更顽固的抵抗。联合国人道机构反复强调,停火和人道援助才是破局起点。 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反对无底线军事扩张,这思路才是真清醒。 回头看看历史,靠暴力压出来的“和平”从来没长久过。2006年以色列打黎巴嫩真主党,5000多人伤亡换来的停火线,如今照样冲突不断。 这次加沙危机要想真正解决,各方得坐下来把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权、以色列的安全顾虑摆到台面上,而不是互相甩最后通牒。 加沙的黄昏里,废墟上的年轻人还在盯着以军的坦克。以色列总参谋长扎米尔的强硬表态,与其说是自信,不如说是焦虑——老问题没解决,新麻烦已生根。 或许正如一位加沙老人说的:“我们不怕炸弹,怕的是遗忘。”当国际社会只顾斡旋而忽视平民苦难,当武力取代谈判成为首选,这场冲突的终结,恐怕依然遥遥无期。 参考资料:加沙停火谈判继续 哈马斯提两大要求——海外网

0 阅读:21

猜你喜欢

萝花芳草林

萝花芳草林

萝花芳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