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美国提供军事援助是为了帮助乌克兰,其实不是,美国从一开始就冲着中国来了,美国真正不愿意看到的,不光是中国人能挣钱,更怕中国人能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地挣钱。 美国这些年,始终在全球范围内维持自己的主导地位,霸主不甘心看到其他国家崛起,尤其是那些能挑战它科技、金融和产业优势的对手。 所以每逢危机,美国就会推动各种制裁、拉帮结派,把盟友和对手划清界限。 俄乌冲突之后,欧洲国家不得不放弃俄罗斯便宜能源,转头购买美国更贵的天然气、石油,军工合同也被美企拿下,这些都让美国经济得到大规模输血。 表面看在帮助乌克兰,其实是利用这场冲突“割韭菜”,给自己增加经济和科技优势。 制裁俄罗斯的同时,美国的政策重心已经悄悄转到了中国身上,从高科技产品到半导体、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美国不遗余力在这些领域对中国加码限制。 “去风险”开始成为口头禅,全球供应链被划分成不同圈层,要求各国选边站队。 美国拉着欧洲、日本一起搞所谓技术“封锁”,每一项策略,最终都是为了让中国难以顺利冲击高端价值链。 中国过去二十年在制造业、科技、数字经济上突飞猛进,逐步接近甚至部分超越西方在某些细分产业上的优势。 美国对于这种挑战其实非常警惕。霸主地位难保的时候,他们当然要用各种手段压制新兴对手。 俄乌战争只是一场“外部表演”,本质上推动了全球产业链重组,为后续围堵、限制中国打下基础。 表面上是动荡,实际上是美国自救,更是未雨绸缪,为接下来的世界秩序再平衡提前铺路。 仔细梳理,美国最近这些年的动作,从芯片限制到数据安全,从投资审查到市场准入门槛,还有舆论上的各种“妖魔化”。 不管是哪个领域,他们都在画出一道道高墙,目的就是不让中国顺利突破,单凭市场规模和制造能力,中国原本可以走得更远。 但美国精心设计这场游戏,不允许中国靠自己稳扎稳打,甚至担心中国在高附加值领域积累经验,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 对于中国来说,信号其实已经很明显了,靠买技术、跟着别人一步步走已经不够,只有自主创新才是根本出路。 美国之所以不停搞“去风险”,就是试图拖慢中国的发展步伐,避免底层技术、关键零部件被中国自给自足。 不愿看到中国站着挣钱,更不愿看到中国成为全球高科技与产业升级的引领者,这才是他们真正担心的问题。 现实世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利益关系,美国以俄乌战争为抓手,加速推进全球供应链切割,最终还是想把新兴大国排除在主流产业圈子之外。 中国要想真的强起来,不光是拼市场规模,更要靠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全球竞争格局里不被别人随意“拿捏”。 俄乌冲突只是开了个头,美国背后推动的这些变化,才是不容忽视的大趋势。 不管国际局势怎么震荡,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能不能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 你怎么看美国的这套操作?你觉得中国如何才能真正突破外部围堵,实现高质量发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信息来源:央广网《美国对乌援助手段“上新” 俄罗斯:全是生意》
美国已经不装了,它摊牌了。俄乌战争,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乌克兰,而是奔着中国来的。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