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中国真的强大了,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出现了明显的转变。甚至,特朗普以及财长贝森特在多个公开场合明确表示:希望中国能给个面子,恢复采购大豆。 中国对大豆的需求确实到了夸张的地步,一年9000多万吨的用量里,九成得靠进口,这数字往全球市场一放,谁都得掂量掂量分量。 这些豆子可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一半榨成食用油端上餐桌,超市里摆着的桶装油多半都有它的影子,另一半榨油剩下的豆粕更关键,养猪养鸡全靠它当主饲料,要是豆粕断供,用不了多久菜市场的肉价就得往上跳,老百姓的菜篮子都得受影响。 但也正因为这庞大的需求,中国成了全球大豆市场的“头号买家”,相当于手握市场的“定价话语权”,哪家的豆子想卖个好价钱,都得看中国的脸色,这就是咱实打实的底气。 美国那边刚好撞上了这股底气,作为世界第一大大豆生产国,他们一年能产1亿吨左右的豆子,可美国人自己根本消化不了,差不多一半的大豆都得靠出口才能周转,而中国曾经就是吞掉这些出口量半壁江山的主儿。 2024年美国大豆出口总额245亿美元,光对华出口就占了近128亿美元,相当于每两船美国大豆就有一船驶向中国。 可现在风向变了,2025年5月起,中国买家干脆没给美国大豆下过新订单,前九个月对华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少了七成多,直接跌到了几乎为零的水平。 这一下美国那边就慌了神,最先扛不住的是中西部的农场主。伊利诺伊州的仓库里大豆堆得像山,价格较两年前暴跌四成,可种子、化肥成本还在高位,算下来农民每英亩得亏损约100美元。 更惨的是产业链跟着遭殃,铁路货运量下滑、港口吞吐量锐减,俄亥俄州的卡车司机丢了工作,明尼苏达州的农机商接连破产,地方经济直接陷入恶性循环。 这些农场主可不是普通群体,中西部农业州是特朗普的核心票仓,2016年和2024年选举里,艾奥瓦、明尼苏达这些大豆主产州的选票直接帮他定了局,现在豆子卖不出去,艾奥瓦州农场主哭诉“柴油涨价到种不起地”,宾夕法尼亚州的第七代农民遭遇“关税与气候的双重打击”,还有人干脆在TikTok上直播销毁大豆,这怨气直接变成了政治压力。 所以特朗普急着在公开场合喊话,说中国不买大豆让美国种植户吃亏,还放话要催着中国多买点,本质上就是怕丢了选票。 美国财长贝森特更有意思,一边给中国扣“把农民当谈判筹码”的锅,一边又暗示很快能看到中国恢复采购,甚至手机里泄露的短信都在吐槽中国从阿根廷买了10船大豆,把美国农民坑惨了。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中国现在根本不愁没地方买豆子,早就把“鸡蛋分在了不同篮子里”。 巴西已经成了中国大豆进口的主力,占比从以前的25%飙升到现在的七成以上,2025年8月单月就给中国供应了1049万吨。阿根廷也紧跟着发力,取消出口税后立马拿下中国10船共65万吨的订单,后来还追加了130万吨的新单。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就在南美布局了全链条合作,巴西的铁路、港口都有中方投资,物流稳稳当当,根本不用担心断供。 俄乌战争还意外给中国送了个新选项,俄罗斯这个坐拥世界10%耕地的农业大国,转身把中国当成“战略出口目的地”,他们的非转基因大豆不仅价格比美国低12%,还签了长达10年的供应协议,顺着中欧班列源源不断运过来。这么一来,中国就有了“南美+俄罗斯”的双保险,彻底摆脱了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美国也曾试着找替代市场,可欧盟和日本的胃口加起来还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印度、东南亚的消费量更是杯水车薪,根本填不上中国留下的缺口。 没办法只能打补贴牌,2018年给了230亿美元救助,2025年又计划拿400亿美元补贴,可这钱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加剧了大农场与小农户的不公,还挡不住2026年农场净收入暴跌300亿美元的预期。 要知道美国大豆产业链可是承载着4000多亿美元的经济规模,农产品出口损失已超270亿美元,其中大豆占了71%,这损失谁都扛不住。 其实早二十年前,中国在大豆市场还没这么硬气,2004年那场大豆危机至今是农业人的伤疤。当时国际资本先拉高大豆价格到每吨4400元,诱使中国榨油企业高价签单,转头又砸盘到2600元,直接导致70%的本土榨油企业倒闭,幸存者还被美国粮商低价控股,连种子都得依赖进口授权。 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不仅构建了多元供应网络,还在自家地里下功夫,转基因大豆研发提速,黑龙江等地的试点种植正在推进,未来自给率还能再往上提。 这种变化直接反映在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上,以前他们还能靠着技术和市场优势拿捏定价权,现在却得放下身段求中国“给个面子”。毕竟中国手里握着最大的市场,又有了稳定的替代供应链,根本不用看美国脸色。
迟迟等不到中方订单后,特朗普开始另寻出路,却又收到一个坏消息特朗普确实急了。2
【6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