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冬,安徽一男子摔成高位截瘫,妻子连夜改嫁,不料,5岁女儿攥着冷馒头,跪在床边哭喊:“爸,你别死,我不想成孤儿!”男子瞬间闭眼流泪,没想到,这个家仅靠一双稚嫩小手撑了24年。 那年在安徽蚌埠,一场意外让建筑工人黄志仁从高空坠落,从此半身瘫痪,也彻底击碎了这个普通的家庭。 妻子连夜离家改嫁,只留下 5 岁的女儿黄凤、失明的婆婆和卧病在床的他。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跪在床边哭喊的小女孩,会硬生生撑起这个家 24 年! 黄志仁本是家里的顶梁柱。 他在工地搬砖,妻子种庄稼,奶奶双目失明,黄凤总坐在他肩膀上看船帆。 可一场意外拆了这个家。 如今,他突然成了 “废人”,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 他绝望到连饭都不肯吃,只想早点了断,免得拖累家人。 妻子哭着收拾行李走了,说“撑不下去”。 奶奶摸着墙根抹泪:“我这把骨头,不如跟着去”。 只剩黄凤在他闭眼等死的时候攥着父亲的衣角,仰头问:“爸,你不会走,对不?” 那晚黄凤没哭,她搬来小板凳够米缸,米撒了一地就蹲在地上捡,熬成稀粥端到父亲床头。 父亲看着她沾米糠的小手,眼泪砸在粥里:“凤儿,爸是废人了。” 黄凤突然扑过去抱住他:“不许说这话!你走了,我就没家了!” 从那天起,黄凤成了家里的“屋梁”。 天不亮就踩凳子做饭,做好后给父亲喂饭,喂一口擦一次。 晚上用头顶着父亲后背、咬着衣角翻身。 “爸,今天不疼了吧?” 奶奶摸着她冻红的双手:“凤儿,你是奶奶的拐棍,爸的天。” 黄凤不懂“天”是什么,只知道父亲在,家就在。 一个 5 岁的孩子,本该在妈妈怀里撒娇、在院子里疯跑,可黄凤的童年,全是洗不完的衣服、做不完的饭和记不清的翻身次数。 有人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在黄凤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日子一天天过,黄凤渐渐长到了 11岁。 担心爸爸路上没人照顾,她又搀着失明的奶奶,一家三口就这样踏上了去上海的路。 黄凤听邻居说上海能治高位截瘫。 她攥着家里仅有的27块钱找父亲:“我去上海找医生,咱们治好病!” 父亲摇头:“你才11岁,推不动我。” 黄凤却咬牙找来木板,求邻居焊了四个轮子,做成简陋的板车。 出发那天,她塞好父亲的尿垫、奶奶的衣物,搀着奶奶推车出门。 500公里的路走了17天,夏天板车发烫,肩膀磨出血就用毛巾裹。 上坡时咬着牙推,膝盖磕在石头上渗血也不停。 饿了啃干馒头,渴了喝自来水,晚上睡桥洞。 可命运好像又跟她开了个玩笑。 好不容易到了上海,医生却摇着头说 “太晚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治不好了”。 这话像一盆冷水,把黄凤心里的希望浇得透凉,但她没哭,只是擦干眼泪后,又牵着爸爸的手说 :“咱们去北京,北京肯定有能治好你的医生”。 就这样,她又推着板车,带着家人往北京走。 或许是她的坚持感动了上天。 到北京后,她推着板车带父求医的故事被人拍下来发到了网上,一下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有好心人给他们捐钱,北京武警总医院的医生也主动提出免费给黄志仁做手术。 当医生说 “手术很成功,以后他慢慢能坐起来,胳膊腿也会有知觉” 时,黄凤再也忍不住,抱着爸爸哭了。 手术成功后,黄志仁的身体慢慢有了好转,而黄凤也没停下脚步。 她知道,只有自己有本事了,才能更好地照顾爸爸和奶奶,也能帮到更多像爸爸一样的人。 于是,她拼命读书,考上了护理专业。 同学问:“为什么选护士?” 她笑:“想更好照顾爸,也想帮别人。” 2020 年,黄凤顺利毕业,成为了一名神经内科护士。 上班第一天给病人翻身,手法熟练得像照顾了父亲十年。 同事问:“你怎么这么会?” 她想起12岁给父亲翻身的夜晚,想起父亲说“凤儿比护士还专业”。 下班回家,她先给父亲做饭,陪奶奶聊天,再给父亲按摩腿。 父亲摸着她的护士服:“凤儿,你成大英雄了。” 她笑着说:“我不是英雄,只是想让你和奶奶好好活着。” 如今的黄凤,已经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护士。 她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可依然每天下班就往家里跑,给爸爸做饭、擦身、按摩,陪奶奶说话。 黄志仁现在能坐起来了,他总跟人说 “我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有这么个女儿,没有她,我活不到今天”。 而黄凤总是笑着说 “爸,您是我的家,只要您在,家就在”。 24 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黄凤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 “百善孝为先”,也告诉所有人,爱能抵挡住生活的风风雨雨,能让破碎的家重新变得温暖。 她没有创造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却用最平凡的坚持,书写了最动人的孝亲故事。 主要信源:(光明网——爸爸,我来做你的“超级英雄”)
“凭什么要我养!”2024年,女子9岁时养父母去世,只能跟着奶奶、姑姑生活,高中
【5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