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9月,因叛徒出卖,她被捕了,次年3月,她自己咬断脐带,在狱中生下孩子,

如梦菲记 2025-10-08 10:45:53

1928年9月,因叛徒出卖,她被捕了,次年3月,她自己咬断脐带,在狱中生下孩子,15天后,她被押赴刑场枪毙,临刑前,她掀起衣服,给襁褓中的女儿喂了最后一次奶,然后镇定地走向刑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29年三月的长沙,天还没亮,寒气顺着铁窗的缝隙钻进牢房,赵云霄抱着怀里的婴儿,正轻轻喂着最后一口奶,孩子睡得很安稳,细细的呼吸声几乎听不见,她的手指在孩子脸上轻轻划过,仿佛想记住这张小脸的每一寸轮廓,外头传来铁链拖地的声音,她知道时间到了。   几个月前的秋天,她还在醴陵的地下党组织工作,那年九月,因为叛徒出卖,她被捕入狱,被押解到长沙陆军监狱的那天,天正下着雨,泥水溅在脚边,她的囚衣湿透,手腕上的镣铐冰凉。   狱门关上的瞬间,她听到铁锁合拢的声音,像是命运的落锤,她怀着身孕,腹中的孩子还未成形,国民党特务反复审讯,她沉默不语,只在心底告诉自己,一定要活着生下这个孩子。   十月,丈夫陈觉在常德被处决的消息传来,她在牢中收到那封血迹未干的信,信上写着他对革命的信念和对她的牵挂,她一字一字地读完,泪水浸湿信纸的边角,夜深时,她把信贴在腹部,低声念着丈夫的名字,像是在告诉未出生的孩子,记住你的父亲。   监狱的冬天格外漫长,每天只能分到一碗稀饭,她常常把自己的一半留到夜里,捧着破碗轻轻喝几口,腹中的孩子越来越沉,她的背被木板磨出一道道血痕,她时常梦见丈夫在岳麓山下倒下的身影,梦里枪声回荡,醒来后泪已干。   1929年三月,一个刺骨的夜晚,她的阵痛突然袭来,牢房里没有人懂接生,也没有热水,她靠着墙壁,咬紧牙关,身下垫着几张草纸,汗水和血混在一起。   几个小时后,一声微弱的啼哭响起,她几乎昏厥过去,她没有剪刀,只能用牙咬断脐带,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像撕裂的布,被疼痛和希望同时撕开,她用破布包好孩子,孩子很瘦小,皮肤发青,她将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取暖。   她给女儿取名“启明”,意思是黑夜里的一点光,她撕下囚衣的边角做尿布,用看守剩下的米汤喂孩子,狱友们悄悄把省下的饭递过来,有人给她找了几块布片,她就趁夜缝成一件小背心。   她的手冻得僵硬,针脚歪歪扭扭,却一针一线缝得很慢,仿佛每一下都缝着生命,孩子喝完奶后会咧嘴笑,她看着那笑,常常忍不住流泪,她知道自己陪不了孩子多久,只能在这短短的日子里,把所有母爱都给完。   她在草纸上写下一封信,没有笔,就用烧黑的木炭头,信写得不工整,字迹深浅不一,却句句沉重,她写孩子的名字,写她和丈夫的理想,写未来的希望,她告诉孩子,要好好读书,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写完后,她把信叠得很小,藏进襁褓里。   三月二十六日,行刑的命令下达,她得知消息时,只是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清晨,狱警走进牢房,她掀起衣襟,让孩子吃最后一次奶,孩子吸得很用力,小嘴一张一合,似乎不知道这将是最后一次。   赵云霄的目光温柔,像春天融化的雪,喂完后,她把孩子交给狱友,小心地嘱托要好好照顾,她挺直身子,整理好破旧的囚衣,脚步稳稳地走向门外。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监狱的院子里,空气冷得像刀,她走过长长的走廊,铁链在地上拖出尖锐的声响,行刑场就在不远处,她没有回头,枪声响起,她的身体微微一颤,随即倒地。   那天午后,狱友们默默收拾她留下的东西,那封遗书和那件婴儿背心被小心包起,后来被送到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岁月过去,信纸泛黄,针线早已松动,可人们依然能看见那种温柔的坚毅。   赵云霄的一生短暂,从被捕到牺牲不过半年,她没有在战场上冲锋,却在铁窗下完成了一个母亲和战士的全部意义。   她留给世界的,不只是血和泪,还有光,那束光叫“启明”,它照亮了漫长的黑夜,也照亮了后来人的路。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百度百科——赵云霄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