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大转折,5000古巴志愿兵增援前线!古巴黑人可以说是,全世界最能打仗的黑人。苏联时代,古巴军队就是苏联的王牌打手!古巴人可是非常不错的优秀士兵来源地。 苏联时代的古巴军队就是块金字招牌,说是 “王牌打手” 一点不夸张,苏联指哪他们打哪,从不掉链子,这可不是吹出来的。 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的欧加登战争里,古巴军队就已经让世界见识了什么叫 “急先锋”。当时索马里惦记着埃塞俄比亚的欧加登高原,趁着苏联暂时停援的空当大举进攻,眼看埃塞俄比亚要顶不住,苏联一声令下,古巴军队立马动身。 那会儿古巴直接派了数万人的部队过去,其中黑人战士占了近一成,混血士兵更是超过四分之一,这些人组成的突击部队成了战局转折点。他们刚到战场就接手了最关键的防线,面对索马里装备精良的装甲部队,愣是用步炮协同的战术稳住了阵脚,最后联手埃塞俄比亚军队把索马里人打回了老家。 战后统计,索马里光正规军就战死 8000 人,占了陆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彻底把巴雷的 “大索马里” 梦想打没了,这场仗也被称为 20 世纪非洲最惨烈的战争,古巴军队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到了安哥拉战场,古巴军队更是把正规战和游击战玩得炉火纯青。上世纪 80 年代的奎托夸纳瓦莱战役,号称二战后非洲最大规模的陆战,南非军队带着先进的 G6 自行火炮参战,还摧毁过安哥拉军的米格战机,但面对古巴主力部队根本讨不到便宜。 当时古巴派去的部队里,机械化步兵和装甲部队占了大半,黑人士兵在装甲突击中冲在最前面,他们驾驶着苏联援助的 T-62 坦克,配合步兵和火炮部队层层推进,把 “步炮协同” 这招用得淋漓尽致。 要知道在黑人军队里,能组织起这种大规模机械化进攻的简直凤毛麟角,大多数部队还在打零散的游击战,古巴军队却已经能玩起多兵种配合的正规打法,这水准比不少国家的正规军还像样。 更厉害的是他们的适应能力,从安哥拉的热带丛林到埃塞俄比亚的戈壁滩,再到城镇街巷,就没有他们待不惯的战场。 这本事得追溯到古巴独立战争时期,当年马塞奥带着一千多起义军,里面大半是黑人,从古巴东部一路打到西部,行程 2360 公里,打了 27 仗,硬生生用 4000 多人打败了 11 万西班牙殖民军,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这种游击战的底子传了下来,到了非洲战场更是如虎添翼。在安哥拉的丛林里,古巴小分队能靠着几根树枝和土坑隐蔽几天几夜,等敌人靠近了再突然出击;换到城镇作战,他们又能熟练利用建筑死角打巷战,把小规模战斗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苏联当年之所以把古巴军队当 “王牌”,就是看中了他们这种能打硬仗、能啃硬骨头的特质。那会儿苏联援助的武器装备,优先给古巴军队配齐,从坦克火炮到单兵武器,清一色的苏式装备,再加上苏联军事顾问的手把手调教,古巴军队的正规战水平蹭蹭往上涨。 但他们没丢了老本行,游击战的本事反而和正规战术结合得更紧密,进攻时能摆开装甲大阵,撤退时能化整为零打游击,这种灵活性在战场上太吃香了。 现在这 5000 名古巴志愿兵增援俄乌前线,说白了就是把当年非洲战场的经验搬到了东欧平原。不管是乌克兰的城镇巷战,还是野外的装甲对决,对他们来说都是熟门熟路。 想想看,这群见过非洲戈壁烈日、闯过热带丛林瘴气的老兵,面对东欧的严寒和战壕,根本不会怯场。而且古巴军队里的黑人战士,打小就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砺,战斗意志比不少部队强得多,当年在安哥拉顶着南非军队的炮火冲锋,如今到了俄乌战场,自然也能顶得上关键防线。 从南非到安哥拉,再到如今的俄乌前线,古巴军队的 “急先锋” 本色就没变过。苏联时代打下的军事底子,加上黑人战士天生的强悍战力,再配上能适应各种地形的作战本事,这样的士兵来源地,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比的。 要是细看他们的战斗履历,每一场仗都透着股 “不好惹” 的劲儿,现在增援俄乌前线,说不准真能成为战局的关键变量。
美国有一个命门,碰之必死——那就是它的本土安全。当华盛顿将“堤丰”导弹系统运抵
【60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