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付中国,不是去和它打仗! 美国驻北约前大使凯·贝利·哈奇森在公开场合说出的

寻觅往昔风华 2025-10-08 10:20:11

我们对付中国,不是去和它打仗! 美国驻北约前大使凯·贝利·哈奇森在公开场合说出的原话,她一向主张对华强硬,这回却放下“硬话”,承认美国已无把握通过军事对抗压制中国,引起不少媒体关注。   这不是她一个人在“喊话”,而是这几年美国军政圈里一股悄然转向的缩影,从曾经信誓旦旦要用航母在亚太“展示力量”,到今天公开喊话别想着打仗,美国是真的开始害怕了。   背后原因并不复杂——中国的军事实力这几年翻了天,尤其在导弹、舰艇、电子战、无人化作战这些方面,原来遥不可及的技术,现在都扎实落地了,美国军方自己推演都推输了好几次。   就拿东风-26来说,射程能打到关岛,直接威胁美军第二岛链的基地;福建舰配上电磁弹射和隐身舰载机,不说碾压,起码能正面对抗;055万吨大驱的导弹垂发井一船装百枚,谁靠近就打谁。   再往细了看,中国陆军不只是人多、武器硬,后勤保障、极端环境作战、无人机蜂群配合,样样跟得上,这种变化,美国人不是不知道,他们怕的是低估中国,怕的是一着不慎掉入深渊。   所以开始转方向,改从经济、科技、舆论去搞事,现在问题来了,美国是真的怕打不过,还是在换一套更“隐蔽”的打法?   有人觉得这只是虚张声势,其实真没那么简单,美国从来不打没有胜算的仗,阿富汗、伊拉克打了那么多年,结果一地鸡毛,如果现在连模拟演习都占不到便宜,真要开打,代价可不是沉艘航母那么简单。   哪怕打赢,全球经济脱钩、美债爆炸、盟友倒戈,后果谁敢想?所以别被“我们不想打仗”这话糊弄了,他们只是换了种打法,变脸比翻书快,从军事威慑变成科技封锁,从联盟拉拢变成规则制定,步步设卡,但这一套在今天的中国身上不好使了。   芯片卡脖子?中国正在自研,小圈子封锁?人家搞“一带一路”全球联通,想让中国闭门造车,结果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签本币协议,你封锁的那套,在互联网和供应链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压根拦不住一个真正走上正路的国家。   很多人忽视一点,真正让美国恐惧的,不只是硬件上的差距正在被抹平,而是中国这个体系正在跑通自己的逻辑,从教育到工业、从基建到科技,这不是靠某个企业冲一把,而是一整套国家机制在推。   从这个角度说,美方那句“不打仗”,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认输,也是一种讽刺——因为当年他们觉得,只要不是靠战争,中国永远不可能真正崛起,可现在的中国,靠的不是战争,而是一天天积攒的实力和耐心,这让那些曾经看不起的人最难受。   也有人会说,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想得太简单,对方既然换了打法,那我们也得盯紧那些“看不见的战场”——比如芯片、AI、太空、量子、海底数据线,谁赢了未来的算力,谁就可能赢下未来的对抗,这不打仗的背后,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甚至更加危险,因为看不见、听不到,却能悄悄改变世界的格局。   真正的大国竞争,从来都不是拳头说了算,而是耐心、智慧和整体实力的较量,打不打仗,从来不是问题的重点,怕的是有人还看不清这一点,你怎么看美国的“换打法”?是不敢动手,还是换个方式下狠手?欢迎来聊聊。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美国驻北约前大使称,遏制中国的最好筹码就是搞垮他们的经济

0 阅读:0
寻觅往昔风华

寻觅往昔风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