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宣布了 10月7日,俄乌双方又各自通报了新一轮无人机攻防战果。俄罗斯国防部说,他们一晚上击落和拦截了184架乌克兰无人机,主要分布在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等这些边境州。 单看俄方这组数字,很容易被这种“防空大捷”的叙事带偏,但把乌克兰方面的通报摆出来,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乌军同一天称,过去24小时击落了88架俄军无人机,还顺带压制了不少,更关键的是,他们的无人机已经奔着俄本土的要害去了——别尔哥罗德的发电厂被击中,整个州大面积停电,当地人只能靠移动发电机应急,布良斯克的发电厂也遭了殃,一半居民断了供暖。 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这俩边境州成了无人机攻防的“主战场”,根本不是偶然。这两个地方早就是双方拉锯的焦点,之前乌军特种部队就曾在这里搞过闪电突袭,炸弹药库、毁补给桥,现在换成无人机蜂群,本质上是换了种打法的消耗战。俄方说一晚上打下184架,听起来很唬人,但细想就有疑问:这么多无人机要是单纯为了“被击落”来的?显然不是。 乌克兰的算盘其实藏在战报背后。他们的无人机不仅盯着边境,还能奔袭2000公里去炸秋明的炼油厂,把克里米亚的油库烧得半天灭不了火,甚至能敲掉俄军的S-400防空系统部件。这哪是简单的骚扰,分明是冲着俄军的能源命脉和防御体系来的。反观俄方,虽然宣称拦截率高,但新沃罗涅日核电站都出现了无人机撞冷却塔的情况,防空网的漏洞其实藏不住 。 更有意思的是双方的“数字游戏”。俄军说击落184架,乌军说击落88架,可战场的真实影响从来不是数字能完全体现的。乌克兰已经把俄40%以上的炼油产能打没了,这个冬天俄边境居民要挨冻是真的;俄军拦截了不少无人机,但乌军依然能突破到腹地,这种“拦截疲劳”早晚会显现。无人机战早就不是技术比拼,成了工业产能和战略耐力的较量——你打我的防空系统,我炸你的生产基地,最后看谁先扛不住这种“添油式消耗”。 战报里的数字越来越大,但背后是边境城镇的断水断电,是油库燃烧的滚滚黑烟,是普通人在防空警报里的惶惶不安。所谓的“攻防战果”,说到底都是用资源和民生堆出来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泽连斯基对俄罗斯放话称;停火谈判可以,但条件是俄罗斯必须赔偿一万亿美元,作为在战
【149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