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叫河镇:红军走过的土地,正把温暖故事说给山河听
秋阳漫过伏牛山的褶皱时,栾川叫河镇的溪水正绕着青石板路轻淌。漫山的槭树红得像燃着的灯,风掠过村口老槐树的枝桠,恍惚间会让人想起八十多年前,那些踩着晨露走进山林的身影——那是长征途中的红军战士,他们的足迹,早已和这片土地的草木、溪流,拧成了抹不开的暖红色记忆。
很少有人会把眼前的宁静与“战斗”二字直接挂钩。叫河镇的山不张扬,峰峦叠嶂间藏着温顺的田垄,村民们晨起耕作、暮时闲话,日子像山间的云一样舒缓。可若问起村后的那条“红军路”,老人总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指着石阶上的凹痕说:“这是当年红军战士的草鞋磨出来的。”1934年冬,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此地,为掩护大部队转移,战士们曾在镇东的鹰嘴崖与敌人激战。没有惊天动地的宏大叙事,留存下来的多是细碎却温热的片段:战士们宁可在雪地里宿营,也不进村民的屋;老乡偷偷把掺了豆子的玉米面塞给红军,战士们走后,窗台上却多了几枚带着体温的银元;伤员隐蔽在山洞里时,村妇们会借着拾柴的由头,送去热汤和草药。这些故事没有刻在石碑上,却在村民的口口相传里,成了比山水更绵长的牵挂。
如今的叫河镇,早已把红色记忆酿成了前行的力量。当年红军战斗过的鹰嘴崖下,建起了小小的红色展厅,玻璃柜里陈列着褪色的绑腿、生锈的马灯,讲解员是土生土长的村民,说起往事时眼里总带着光;“红军路”被修缮成了徒步步道,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走,指着石阶告诉他们:“当年的叔叔阿姨就是沿着这条路,为我们走出了今天的好日子。”红色基因没有变成沉重的符号,而是融入了日常——镇上的小学会组织“重走红军路”的研学活动,孩子们背着小水壶,在山林间听长征故事;农家乐的墙上挂着红军题材的画作,老板会笑着说:“咱守着这片山,就得把当年的精神传下去。”
站在叫河镇的山巅远眺,溪水蜿蜒着流向远方,田垄里的庄稼透着勃勃生机。这里的红色记忆从不是冰冷的历史,而是藏在每一缕风、每一寸土里的温暖力量——它提醒着我们,那些为信仰跋涉的身影从未远去,他们化作了山间的树、溪里的水,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也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叫河镇的美,不仅在于山水的灵秀,更在于这份“记得”与“传承”:记得来时的路,才能走得更稳;守得住初心,才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