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们,你们还在吗? 在那个战争年代, 谁的祖辈不是英雄? 只是有的祖辈活下来, 且用自己的功劳, 庇佑自己的子孙。 你有没有听过奶奶坐在炕头讲旧事?她说爷爷当年揣着半块干粮就跟着队伍走,枪托磨破了肩膀,却在信里只字不提疼,只问家里的麦子收了没。 不是所有英雄都能把名字刻在纪念碑上。有的只是在村口放哨到天亮,有的只是给伤员喂了半罐救命的米汤,转身就消失在逃难的人群里。 活下来的祖辈,把功劳变成了给孩子的一碗热饭、一间不漏雨的房。他们不常说自己有多厉害,却把“不认输”的劲儿揉进了日子里。 可现在有些人提起祖辈,只盯着那点“庇佑”——比如找工作时的人脉、办事时的便利。却忘了那些功劳背后,是多少个不眠夜的煎熬,是拿命换回来的安稳。 你去翻家里的老箱子,说不定能找出一枚生了锈的弹壳,或是一块洗得发白的绑腿布。那不是普通的旧物件,是祖辈没说出口的“英雄证”。 别总把纪念挂在嘴上,说句“致敬”就完事。不如多陪爷爷喝杯茶,听他讲讲当年怎么在雪地里爬着送信;不如把奶奶的故事写下来,让弟弟妹妹也知道,咱们的根里藏着多少硬气。 真正的庇佑从来不是“靠山”,是祖辈传下来的那句“做人要对得起良心”。你守住了这句话,才算真的接住了他们的功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致敬先辈英雄
1946年,胶东半岛兰家庄外,特等射手魏来国击毙70多个敌人后,被敌人一枪“诱”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