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嘴硬了?美媒这回算是把话说透了。   2025年7月,《纽约时报》直

文史资鉴堂 2025-10-07 18:03:39

终于不嘴硬了?美媒这回算是把话说透了。   2025 年 7 月,《纽约时报》直接把一篇叫中国冲击 2.0 比上一次严重得多的文章推上了首页,作者大卫・奥托和大卫・汉森一点儿没绕弯子,上来就说按购买力平价算。   中国经济体量早超过美国了,更关键的是,这场靠技术撑起来的超越,比 20 年前那波制造业冲击的影响大多了。这可不是美国媒体第一次提中国经济,但这么直白承认技术冲击更狠,还是少见的实在话。   先说说购买力平价这事儿,不是空口吹牛,IMF 之前的报告就排过队,按这标准中国早就稳坐全球第一,美国只能排第二,连俄罗斯都靠着这标准冲到第四了,更别说中国的体量了。   但《纽约时报》那俩作者没纠结在数字上,反而盯着 “技术驱动” 这四个字,说这才是最让人在意的地方。   这话确实说到点子上了,20 年前那波冲击,说白了是中国成了世界工厂,造衣服、家电这些中低端产品,虽然抢了不少订单,但核心技术还在别人手里,美国顶多觉得是劳动密集型的竞争。   现在不一样了,从电池到 AI,从飞机到 5G,中国都在往产业链顶端冲,这可是动了美国的蛋糕。   就说人工智能吧,去年全球新公开的 4.5 万件生成式 AI 专利里,中国占了 2.7 万件,足足 61.5%,美国才 7592 件,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够。   专利不是瞎凑数的,前 20 家专利最多的公司里 11 家是中国的,腾讯、百度、中国移动都在里头,美国也就 7 家。   学术机构更不用说,中国科学院一年就加了 492 件专利,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也紧跟其后,这研发力度是实打实的。   以前美国总说自己在 AI 领域领跑,现在看数据,中国早就追上来了,这还是生成式 AI 一个分支,要是算上整个 AI 领域,差距只会更明显。   再看新能源这块,美国以前总拿芯片卡中国脖子,可在电池领域,中国反而让他们没脾气。宁德时代去年全球装车量 339.3 吉瓦时,市占率涨到 37.9%,连续 8 年第一,全球就他们一家能常年占着 30% 以上的市场份额。   国内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的电池,72% 都是他们家的,等于说中国新能源车的 “心脏” 基本是自己造的。   新能源车本身更不用说,2024 年产销都超 1280 万辆,连续 10 年世界第一,出口就有 128.4 万辆,尤其是插混车型,出口涨了 1.9 倍,欧洲、东南亚的街头到处能看见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这可不是靠低价抢市场,而是靠长续航、智能驾驶这些技术打动了用户。   5G 网络更是没法比,截至 2024 年底,中国 5G 基站都 425.1 万个了,平均每万人就有 30.2 个,乡乡都通 5G,90% 以上的行政村也覆盖了,现在还在往 5G-A 升级。   美国的 5G 基站数量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覆盖更是差得远。以前通信标准都是美国说了算,现在中国不仅建得快,技术标准上也有了话语权,华为在欧洲专利局的生成式 AI 专利都排第三,跟三星、谷歌掰手腕,这在 20 年前想都不敢想。   还有大飞机,C919 商业运营两年,已经交付 18 架,载了 200 多万人,新开的航线越来越多,东航 10 架 C919 全投入运营了,每周 280 个航班。   以前全球大飞机市场被波音、空客垄断了几十年,中国连个边都摸不着,现在 C919 不仅能载客,还在慢慢打开国际市场,这标志着中国高端制造真的站起来了。   20 年前中国造不出大飞机,只能靠进口,现在能自己造、自己运营,甚至未来可能出口,这就是技术突破带来的变化,也是美国最担心的。中国不再是组装厂,而是能从核心技术到成品全链条搞定的对手。   大卫・奥托和汉森在文章里没明说,但字里行间都透着焦虑:20 年前的冲击只是抢了就业岗位,现在的技术冲击抢的是标准制定权、产业链主导权,这些都是美国维持霸权的根基。   以前美国想制裁谁就制裁谁,比如卡华为芯片,但中国转头就在电池、AI、5G 上突破了,反而在这些领域成了领跑者。现在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多了,不少国家开始用人民币结算,这又动摇了美元的地位,连锁反应下来,美国能不着急吗?   《纽约时报》这回算是说了实话,不是他们想承认,而是数据太刺眼了:AI 专利占全球六成,电池市占率近四成,5G 基站全球第一,新能源车卖遍全世界,大飞机也飞起来了。   这些事实摆在哪,想嘴硬都嘴硬不起来。20 年前的中国是世界工厂,现在的中国是技术引擎,这波冲击确实比上一次狠多了,因为它碰的是美国最核心的技术霸权,而且中国靠的不是运气,是年复一年的研发投入,宁德时代 10 年研发投了 662 亿元,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美国要是还抱着制裁就能遏制中国的想法,恐怕只会被甩得更远,毕竟技术突破这事儿,靠打压是打不出来的,得靠真金白银的投入和踏踏实实地研发。    

0 阅读:63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