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汲怒骂郝龙斌和罗智强,看不起选民就是自取灭亡 10 月 初,原定由中天新闻主办的第三场候选人大辩论未能如期举行。 这场聚焦两岸路线的辩论,本是蓝营党员了解候选人核心主张的关键场合。 变故发生在 10 月 一天清晨,罗智强率先通过媒体宣布退赛,理由是要全力投身花莲救灾。 不到两小时,郝龙斌也以相同理由表态放弃辩论。 主办方中天新闻在深夜发布公告,确认因二人请假,经与其他三位候选人沟通后取消辩论。 这一结果让期待已久的蓝营基层颇感失望。 而花莲洪灾发生于 9 月下旬,至 10 月初已过两周,最紧急的救援阶段早已过去。 郝罗二人选择在辩论前一天突然决定救灾,时机难免引人联想。 更值得关注的是民调数据,根据最新出炉的党员民调显示,郑丽文支持率已大幅领先,郝龙斌与罗智强的支持率则处于落后位置。 这一态势在退赛前已十分明确。 退赛的连锁反应接踵而至。 10 月 朱立伦主持国民党中常会,径直决定取消次日的政见发表会,理由同样是集中资源支援灾区。 紧接着,18 名平日立场各异的国民党立委集体联署支持这一决定。 熟悉党内运作的人士透露,如此整齐的动作更像提前安排好的剧本。 郝龙斌在退赛后的回应耐人寻味,他称赞联署立委深明大义,还透露自己此前就曾提议终止辩论,只是其他候选人未同意。这番话试图塑造心系灾区的形象。 但实际情况是,郝龙斌在上一场辩论中的表现并不理想,多个观点被追问得难以回应。 而此次退赛的辩论主题两岸路线,恰好是他立场模糊的领域。 罗智强的处境同样微妙,他虽凭借网络声量积累了支持,但在两岸议题上始终未能明确表态。 这场辩论本是他厘清立场的重要机会。 此前介文汲先生的评论,他早有预判,认为郝龙斌若 不参加辩论,无疑等同让蓝营党员别考虑他。 如今看来,这一判断精准击中要害。 介文汲先生直言,这种以救灾为名退赛的行为,本质是对民主程序的轻慢。选民期待通过辩论审视候选人能力,这样的回避实则是看不起选民。 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 邱毅就曾指出,郝罗退赛真实原因是民调落后,且无力在两岸议题上与对手抗衡,救灾只是借口。 有现场目击者透露,郝龙斌在花莲期间由傅昆萁全程陪同,并未实际参与救灾工作,反而有私下会面的安排。 傅昆萁手握大量党员票,这层关联更显退赛背后的算计。 国民党主席选举本应是展现党内民主的窗口,辩论会则是候选人接受选民检验的核心环节。 郝罗二人的退赛,无疑关上了与基层沟通的大门。 介文汲先生强调的 “看不起选民就是自取灭亡”,正是对这种政治投机的深刻警示。 蓝营近年来本就面临年轻选民流失的困境,如此行事更会加剧基层疏离感。 10 月 18 日的投票日益临近,候选人的每一个举动都被选民看在眼里。 民主政治的核心在于尊重选民知情权,任何轻视这种权利的行为,终将被选民抛弃。 政治人物的底气应来自对议题的深刻理解和对选民的真诚态度。 郝罗二人的退赛选择,不仅失去了展现能力的机会,更暴露了对民主精神的漠视。 这种漠视在党内后续操作中进一步发酵,取消政见发表会让其他候选人也失去了与选民沟通的平台。 整个选举进程因此陷入被动。介文汲先生的批评,本质上是对岛内政坛乱象的警示。 无论蓝绿,候选人若想赢得信任,唯有直面选民质疑,而非寻找借口回避。 花莲灾区确实需要关注,但救灾与辩论并非不可兼顾。 真正的为民着想,是明确政策主张,让选民看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在关键时刻选择逃避。 国民党若想走出困境,首先需要正视基层诉求,尊重选举中的民主程序。 任何试图以政治算计取代真诚沟通的做法,最终只会被历史淘汰。 介文汲先生的话值得所有政治人物深思,选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轻视他们的权利,终将付出失去支持的代价。 这是民主政治的基本逻辑,也是无法违背的政治规律。 在接下来的选举进程中,希望候选人能汲取教训,以真诚态度面对选民。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凝聚党内力量,应对未来的挑战。
罗智强,受伤最重的参选人,迎来政治生涯最后的滑铁卢!当罗智强挟着脸书100多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