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白宫突然宣布了 10月7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

文武互娱 2025-10-07 14:56:07

就在刚刚 美国白宫突然宣布了 10月7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在CNN镜头前宣布:政府每停摆一周,GDP蒸发150亿美元,相当于每周从每个美国人钱包里抠走45美元。 45美元看着不多,可对一个靠月薪还房贷、养孩子的普通家庭来说,可能是三天的菜钱,或是孩子一周的早餐钱,不是说抠就能抠出来的。更别说150亿美元的GDP蒸发,这可不是个虚数——往小了说,国家公园关门会让周边小镇的餐馆、民宿少赚一大笔;往大了说,签证办理延迟可能让外贸订单黄掉,联邦机构停摆会让不少依赖补贴的家庭断了生活来源。白宫把这笔经济账算得明明白白,可没说清楚的是,这钱为啥会白白蒸发?本质上不还是两党在预算问题上谈不拢,把政府停摆当成了博弈的筹码吗? 之前美国也不是没停过摆,2018年底那次停摆创了纪录,足足35天。当时多少联邦雇员拿着“无薪假”的通知,却要面对房租、车贷催款信息?有人不得不去打零工凑生活费,有人连医保报销都拖了半个月。那会儿白宫也没少算账,可账算完了,博弈该继续还是继续。现在又把“每周抠45美元”摆出来,更像在提醒民众“停摆的代价很大”,却没说“我们该怎么避免停摆”——这就像店家把“关门一天少赚1万”写在门口,却不解决和房东的租金纠纷,最后损失还是得消费者和店员扛。 而且这账算得也不全。除了看得见的GDP和钱包里的45美元,还有看不见的损失。比如有人要申请社会安全金,停摆期间流程卡住,生活就得悬着;比如高校的科研项目靠政府资助,一停摆实验就得搁置,学生的论文都得往后拖。这些没法用“150亿”“45美元”量化的麻烦,最后都落到了普通人头上。两党在国会里争得面红耳赤,讨论的是政策倾向、政治利益,可普通民众关心的只是“这个月的补贴能不能按时到”“要办的手续能不能顺利办”,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反而成了博弈的牺牲品。 说到底,白宫抛出的这些数字,更像是一种“代价展示”,却没触及问题的核心:政府是为民众服务的,不是两党博弈的工具。如果真把“每个美国人的45美元”当回事,就该在预算谈判时多些妥协,少些对抗,别让民众为政治分歧买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5
文武互娱

文武互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