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各大港口如临大敌,严查必和必拓铁矿石,一律不予接收!看来,中方是铁了心要给澳大利亚立个规矩,近期,国内各大买家被要求停止购买必和必拓任何以美元计价的海运货物,甚至连已在运输途中的货物也在此次限制范围内。 说起来,中澳在贸易上一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澳洲的铁矿石,我们的钢铁厂,本来是天作之合,可这几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再好的伙伴关系也难免出现些摩擦和调整。 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腰杆子”更硬了呢?主要是手里可打的牌变多了。 一方面,咱们自己家里的“存货”越来越足,国内的废钢回收系统越来越成熟,电弧炉炼钢的比例也上来了,对进口铁矿的依赖自然就减轻了。 另一方面,咱们也在积极开拓新货源,比如远在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那可是块大肥肉,一旦全面开发,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部分澳洲矿石。 这些变化反映在贸易上,就是咱们开始尝试用人民币来结算部分铁矿石交易,慢慢改变过去由美元和国际巨头说了算的旧模式,这不仅是省钱的问题,更是话语权的问题。 反观澳大利亚,他们的经济对铁矿石出口,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实在太深了,铁矿石出口几乎占了他们全部商品出口的三成,这就像命脉握在别人手里,咱们这边政策稍有风吹草动,他们那边股市就得打个喷嚏。 所以,眼前这场风波,不能简单看成是“中国找澳大利亚麻烦”,更深一层看,这是全球供应链在后疫情时代正在重构的一个缩影。 每个国家,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制造业大国,都在认真思考,怎么才能把关键资源的饭碗端得更稳?答案就是,不能只靠一两家供应商,必须把来源分散化,把定价权抓在自己手里。 说到底,中澳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并没消失,但合作的方式确实需要升级了,从过去的“简单买卖”,走向更复杂、更立体、也更平衡的“深度合作”,这个过程难免有磕磕碰碰,现在的摩擦,可以看作是双方在为未来的新关系立规矩、找平衡。 这件事,表面看是贸易摩擦,背后其实是全球游戏规则正在洗牌。 过去的国际贸易,讲究的是“谁便宜就买谁的”,但现在,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光便宜不行,还得安全,关键资源不能只捏在一两家手里,否则哪天断供了,哭都来不及,所以咱们中国折腾铁矿石供应多元化,不是在破坏全球化,恰恰是在构建一个更安全、更有韧性的新全球化体系。 你发现没?传统的、由几家巨头垄断资源的贸易模式,正在慢慢被打破,人民币结算、长期协议、直接去投资矿山……新模式层出不穷,这意味着全球经济权力正在从集中走向分散。 眼光放长远点,中澳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基本盘没变,铁矿石这类的单一商品摩擦,在历史长河里只是朵小浪花,重要的是,双方怎么在磨合中找到新的合作平衡点。 这件事也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不管是卖资源的,还是买资源的,都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建立多元化、有弹性的供应链,才是应对这个不确定时代的王道。 所以,全球化并没消失,它只是换了个样子,正在重构,未来的国际贸易,不会再是简单的“我卖你买”,而是会融合资金、技术、标准、货币等各种要素的复杂游戏,明白了这一点,咱们就能更淡定地看待眼下这些磕磕绊绊了。
朋友们早上好,明天A股就要开盘了,我们期待吗?休息了那么久马上就要开盘了,还有多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