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奖将揭晓,特朗普希望渺茫,威胁:不颁给自己就是侮辱美国 诺贝尔和平奖马上就要揭晓,今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又一次高调喊话,说自己如果拿不到奖,就是在“侮辱美国”。 听上去气势汹汹,背后却是一场国际社会的集体摇头。毕竟,和平奖重在“和平”,不是谁声音大、动作多,就能把奖杯抱回家。 特朗普一边自卖自夸,一边威胁施压,这场闹剧让人忍不住想起过去几年的种种波折。 说到底,特朗普想拿这个奖,难度堪比中彩票。诺贝尔和平奖选的是那些真心推动国际合作、化解冲突的人。 可特朗普任上,退出了好几个国际组织,跟全球打了不少贸易战,连老牌西方媒体都吐槽他“只会拆台”。 有一阵子,他还鼓吹自己“结束了战争”,说什么自己让世界更安全,甚至还提到自己“斡旋”了卢旺达冲突。可实际上,这些说法都被事实啪啪打脸。 像印巴争端、朝核谈判、乌克兰危机,哪一样是真正解决了?和平奖委员会的评审标准向来苛刻,讲究“实打实的长期贡献”,不是哪位领导人开个会、签个字就能混过去的。 更别提,诺奖的提名早在1月31日就截止了,特朗普上任才十天,没人提名他,哪还有资格进候选名单。评审资料还要保密50年,什么“走后门”“破例”都别想。 特朗普不甘心,干脆把牌面打到桌上。7月,他直接给挪威财政大佬打电话,威胁说不颁奖就让美国加征关税。 这种操作,在国际社会算是“闻所未闻”。9月30日,他又在美国军方会议上把话说满:“不给我奖,就是侮辱美国。”这种姿态,让人看得有点哭笑不得。 身边还有一群“啦啦队”,包括辉瑞制药的CEO、一些国会议员出来帮腔,给他造势。可这套剧本,怎么看怎么像政治表演。 早在他上次任期,类似的威胁套路就用过,比如对委内瑞拉“动武”,通过极限施压搞事情。 这一通操作下来,国际社会看得清清楚楚,诺贝尔和平奖要的不是“强讨”,更不是谁用国家机器来威胁。 特朗普这种做法,透着一股“个人主义至上”,把国家软实力都给消耗掉了。美国形象也跟着打折扣,软实力这东西,靠的是积累,不是靠“撒泼”耍赖。 再说特朗普为什么这么执着。其实,这背后绕不开一个“奥巴马情结”。奥巴马2009年刚上台就拿了奖,特朗普一直觉得“不公平”。 他在底特律演讲时公开吐槽:“要是我叫奥巴马,早就拿奖了。”这种“赢学”心态,不光体现在和平奖上,平时也爱把各种国际事务往自己脸上贴金。 他还说自己“结束了七场战争”,可这些战争根本没真正停火。印巴冲突还在,阿富汗局势动荡,大家都看在眼里。美国国内民调也挺扎心,七成多美国人觉得他不配得奖,支持率只有22%。 国际上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国家媒体都明着说:和平奖是鼓励和平的,不是给“表演型选手”加油的。 其实,这种“奖杯焦虑”并不新鲜。历史上,确实有领导人靠实打实努力拿下和平奖,比如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几十年如一日推动国际合作。 还有像联合国的斡旋团队,靠耐心、靠智慧,一步步化解冲突。对比之下,特朗普的“急功近利”就显得格外扎眼。 诺贝尔奖不是“谁闹得欢谁上头条”,而是看谁真正推动了世界的安宁。国际社会也在用脚投票,和平奖得主往往是那些低调、踏实、用行动说话的人。 今年和平奖的揭晓,其实也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是真正的国际声望。特朗普的威胁和自夸,反而让更多人反思奖项本身的意义。 和平不是靠吆喝出来的,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贡献。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靠的是行动,不是口号。和平奖归根结底,应该属于那些真正为世界带来希望和安稳的人。 眼下,诺贝尔和平奖即将揭晓,特朗普的获奖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不断把个人荣誉和国家利益捆绑,国际社会却更看重事实和规则。 这场闹剧,终究只是短暂的喧嚣,真正留下的,是对和平本质的再次追问。 参考资料:“侮辱”来真的?专家说特朗普拿不了诺贝尔奖 2025-10-02 17:12·直新闻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2评论】【5点赞】
一直心存希望
但据本人估计(谨代表本人),这只金毛,它还真有可能中。北欧那三个傻叉,没事时候牛哄哄的,一旦有事,跪得比谁都快,尤其瑞典,从足球到打仗,从来没硬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