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比奥58页报告揭露真相!中方领先追赶,中国制造势不可挡。   美国参议员

是逸屹呀 2025-10-07 13:35:59

卢比奥58页报告揭露真相!中方领先追赶,中国制造势不可挡。   美国参议员马可·卢比奥近期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制造的世界》的报告,直言中国是美国有史以来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但这种强大到底是什么?它不是某个产业的领先,而是一个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业结构。   这份报告的数据背后,其实藏着中国工业力量的三重现实:作为压舱石的“基础层”,作为市场收割机的“应用层”,以及作为未来引擎的“加速层”。   报告里最让人冒冷汗的部分,恰恰是那些被西方精英们瞧不上眼的传统重工业,有观点说得好,战争打的是钢铁和水泥,可不是PPT。   中国两年消耗的水泥,比美国整个20世纪用的都多,2022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过10亿吨,而美国只有区区8050万吨,这点产量只够得上中国一个省的水平。   这种恐怖的物质生产能力,构成了所有高科技发展的物理基础,再看看造船,中国的产能是美国的232倍,2023年全球一半以上的船都是中国造的,份额甚至超过了美日韩的总和。   反观美国,二战时还是造船霸主,如今份额连土耳其都不如,本土只剩几家船厂苦苦支撑,自家核电站要用点混凝土,成本都高得离谱。   有了这块坚实的压舱石,中国开始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应用”能力,光伏技术最早是美国人发明的,那又怎样?   现在中国控制着全球太阳能供应链八成以上的份额,在多晶硅、晶圆这些关键环节,占比更是接近百分之百,2023年美国连一片硅片都没生产出来。   结果就是2023年太阳能电池价格暴跌一半,欧洲甚至出现了拿中国光伏板当围栏的奇景,因为它比木板还便宜,价格战一来,欧美同行纷纷倒闭,中国企业反而逆势扩张,这不只是低价,这是全产业链整合的降维打击,卢比奥甚至为此造了个新词,叫“21世纪福特主义”。   这个“福特主义”正在电动汽车领域重演,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越日本,达到500万辆,其中一百多万辆是电动车,欧洲的港口堆满了等待清关的中国电车,而比亚迪一款入门车,售价只要一万美元左右,中国正在把昂贵的高科技,变成普通人都能消费的日常用品。   如果说前两层是实体,那第三层就是给这个庞大实体装上的“加速器”,中国已经建了350万个5G基站,而美国只有10万个,这差距意味着,当中国工厂用5G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时,许多美国工厂还在为偏远地区4G信号不稳而头疼。   自动化不是为了省人工,而是为了根本性地提升制造水平,2022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机器人密度也已经反超了人均GDP是自己六倍的美国,现在中国又在向人形机器人和6G这些更前沿的领域进军,这种虚实结合的效率优势只会越来越大。   所以卢比奥报告揭示的,根本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产业威胁,而是一个由“基础-应用-加速”三层现实构成的自我强化生态,面对这个系统,美国搞点贸易限制,就像用渔网挡洪水,中国的产品绕道越南、墨西哥简单加工一下,就能让这些措施形同虚设。   更麻烦的是美国自己,炼钢厂关了,稀土加工还得靠中国,连产业工人都严重短缺,所以报告的结论才那么尖锐:现在,证明中国计划会失败的举证责任,落在了批评者身上。   这话的潜台词是,面对一个系统性的对手,零敲碎打的遏制已经没用了,美国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重建自己的整个工业体系。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是逸屹呀

是逸屹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