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连续四天上座率第一,评分国庆档最高,檀健次演技交口称赞,各种细节也被大家八倍镜分析,但我还想就影片内容来说另一个点,什么是精英主义陷阱?
精英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在心智、社会地位或是财政资源上的优势,由此再来看李淇是怎么掉进这个陷阱的。
一开始,李淇想通过一场官司成为大公司的法律顾问,可对方却说你是地摊律所,只配再加两千,不配跟他站一起,再之后,他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师兄见面,看到上流社会打高尔夫,喝红酒,在高楼大厦办公,出入高档场所,紧接着,金总不断地向他灌输弱肉强食,踩着别人向上爬,只有有名有钱才算成功。
这样一来,在李淇心中就形成了一种认知,精英就该西装革履,高人一等,不与底层接触,去赚大钱,不顾他人亖活,精致的利己,把精英主义理解为剥削与享乐,却忽略了精英主义中最重要的大众性,李淇一步步走向深渊,屠龙少年终成龙,于他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环境和自我认知给予的诈 骗。
幸好他的良心未泯,还有马叔在,小汤在,小蕊在,他们一起重塑了他的价值观,精英主义不一定是32楼,真善美的全面成长应当是身为精英的使命,即发声,虽然是少数的coda律师,但这种精英更让人敬佩,也是最艰难的成功。
结合现实,许多诈 骗套路千篇一律,为何屡试不爽?就是因为他们把成功包装成了最浅显的样子,掐准了人性弱点,让人们容易上当,纸醉金迷肉眼可见,救死扶伤任重道远,大家肯定优先选择前者。
再结合现实,为什么很多所谓的精英人士都得不到大众认可,精英人士逐渐成了贬义词?因为他们的追求从大众变成了利己,嘴上说着主义,心里全是生意,表面人模人样,实际斯文败类。
《震耳欲聋》中李淇回归自我,而现实中,利己的金总们依然是大多数,而他们往往掌控着社会上的大多数资源,这种现实震耳欲聋,这也是本片在另一个层面上的主旨,透过现象看本质。
越细看越觉得《震耳欲聋》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