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在中美军事对峙中,中国遇到的一个难题是我们的常规武器无法打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却能借助环绕中国的军事基地,用常规武器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攻击。 中美之间的军事较量就是个你能打到我,但我却难打到你的局面。美国在日本、韩国和关岛等地的军事基地部署的相当密集,美军如果想出手,几十分钟内就能打到中国的产业枢纽和沿海港 而中国这边,常规导弹最大射程大约也就覆盖到关岛,想越过太平洋打到美国本土还力有未逮,这意味着中国的沿海城市在危机时一下子会很危险,防守压力比对方大出许多。 美国还不满足于现在的布局,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正在快速试验和部署当中。而中国除了努力让自己的导弹射程更远,高超音速导弹更难拦之外,也大力发展远海作战力量,比如航母、大型驱逐舰和补给舰。 福建号航母已经试航了,未来中国可能会有核动力大航母,意味着制海、制空能力都在升级,而这一切其实是美国几十年前就走过的路。 但就算航母再先进,数量还是比不上美国。美军全球部署十几支航母战斗群,可以从世界任何方向包夹过来。 中国这些年抓紧追赶,福建号这类新舰让远洋作战变得有底气,但只有三支航母在手,想完全顶住美国的压力很难,何况补给体系、远海侦查水平都有些短板。 不过谈到消耗能力,美国军事工业这几年也露了怯。援乌克兰让西方的弹药产能问题暴露出来,炮弹、导弹厂订出现断供局面。 中国军工厂自动化水平高,导弹年产几百枚不在话下,这在持久对抗中不吃亏,倚仗自己的产能优势,如果局势拖长,中国显然能熬得更久。 这些年中国压力一直没消减。南海、东海不断有“擦边球”,中国海警和美军盟友的船只时常拦来拦去,这种灰色对峙虽没到爆发的地步,但实际已经消耗了大量精力。 尤其在侦查方面,双方无人机、侦察机轮番上阵,信息战一刻没停,美国卫星、雷达监控中国舰队动向,中国的高轨卫星和北斗系统也反过来掌控着局势。 核武器是最终的底线,双方的手都不会随便松开,但又都不敢碰。于是更拼谁在常规武器、远洋作战、后勤补给和持续生产上的能力。 美国虽然有大量航母,但维护运营成本高,全部部署在亚太也不现实,而且这些全球基地也有被东风导弹打击的风险。 中国一旦下定决心攒导弹,港口、基地、“航母杀手”一次性齐射能给美军极大威胁,即使正面对抗偏弱,但战场主动权也不完全在美军手里。 谁都清楚一开火就不是小事。过去台海、南海每次形势紧张,美军航母一来,中国的岸基反舰导弹部队就全员待命。美军依仗肉厚舰多,中国则依靠高数值的电子侦察、防空反导破局。 如果真升级到远洋较量,美国靠全球后勤调度,能补上兵力,中国则得靠本土产能和快速补给,这比的不是谁射程远,而是谁能坚持得够久。 中美现在的僵持状态确实优势和短板都很明显,地理因素让美国可以灵活打击,而中国近岸经济带容易受损。 想彻底破局,中国必须进一步提升远程作战、侦查和大规模生产能力,持续补齐航母编队和空中力量的短板,这场博弈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中国在解放台湾的战争中,美国一定会插手,而中国的这场收复台湾的战争中,不可能向朝
【6评论】【27点赞】
用户10xxx08
先把我们周围的霉国基地干掉,不是很好吗,西太的事情务它无法干预,我们日子就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