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直到临终前,依然没有想通一个问题,为什么红军长征数万里,却没有一次中过埋伏

轩叔观察 2025-10-07 12:26:08

蒋介石直到临终前,依然没有想通一个问题,为什么红军长征数万里,却没有一次中过埋伏呢,我们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龙潭三杰之一,钱壮飞。[无辜笑] 1929年钱壮飞成功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担任科长徐恩曾的机要秘书,徐恩曾是陈立夫的表弟,深受蒋介石信任,几乎所有核心机密都要经过他这一关。 钱壮飞原本学医,但他才华出众,精通绘画、电影和无线电技术,正是这些技能,让他在情报工作中如鱼得水,国民党的作战计划、兵力调配、加密电报,都会第一时间送到钱壮飞手中。 这些情报很快就会出现在上海周恩来的办公桌上,国民党军队刚制定完“围剿”方案,中共中央几乎同时就掌握了全部内容,这种信息不对称,为后来的长征埋下了伏笔。 1931年4月,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他掌握着所有中央机关在上海的驻地、领导人的化装身份和联络方式,武汉方面连发六封绝密电报给徐恩曾,全部标注“亲译”。 那天徐恩曾不在办公室,电报落到了钱壮飞手中,他察觉异常,果断破译了电文内容,顾顺章已叛变,钱壮飞立即派女婿刘杞夫连夜赶往上海送信,自己则处理完手头文件后悄然离开南京。 这封提前送达的情报让周恩来迅速组织中央机关全员转移,当国民党特务扑向各个联络点时,中共中央已经安全撤离,这次转移保住了中央领导机关,避免了组织遭受毁灭性打击。 钱壮飞暴露后,徐恩曾做了一个致命的决定,隐瞒真相,他担心如果蒋介石知道自己的机要秘书是中共间谍,自己性命难保,徐恩曾只上报了“顾顺章叛变”,对密码系统泄露只字未提。 他以为更换密码本就能解决问题,却不知道钱壮飞早已将密码编码规律传递给中央,曾希圣、曹祥仁等破译专家掌握了这套规律后,能够持续破解新密电,就像知道了锁的原理,换把钥匙也能配出新的。 长征开始后,红军成立了“军委二局”专门负责无线电侦听与破译,这个不到百人的单位,效率惊人,国民党早上下达的命令,中午毛泽东、周恩来就能看到原文。 有了准确的情报,红军可以提前知道敌军的包围计划和兵力部署,四渡赤水时,红军多次穿插于国民党军队的空隙之间,巧渡金沙江时,红军提前掌握了敌军调动情况,抢在包围圈合拢前渡江成功。 红军自身的保密工作同样严格,电台和密码本有专人看管,遇到危险首先销毁设备,国民党军始终无法破译红军电报,只能通过侦测电台位置大致判断红军去向。 这种单向透明的信息差距,让蒋介石的“围剿”计划屡屡失效,他调集几十万大军层层布防,但红军总能找到薄弱环节突围,彭德怀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到,长征能够胜利,情报工作功不可没。 1935年4月,钱壮飞在贵州遵义地区与部队失散后牺牲,他的牺牲时间和地点至今仍有争议,有说法称是在乌江地区,也有说法是在其他地方。 周恩来曾评价“龙潭三杰”,钱壮飞、李克农、胡底三人的情报工作,认为他们提供的情报价值相当于几个师的兵力,这个评价并非夸张,从1929年到1931年,钱壮飞传递的核心情报,多次帮助中共中央化险为夷。 这段历史说明战争不仅是武器和兵力的较量,更是信息和智慧的博弈,掌握准确情报,往往能以弱胜强,失去情报优势,再多的兵力也可能无功而返。 网友们敬佩不已: “以前历史课只知道长征艰苦,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精彩的情报战!真是开眼了。”   “钱壮飞绝对是顶级特工,一个人救了多少革命火种,这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徐恩曾这波操作真是教科书式的官僚主义,怕担责居然瞒报,给红军送了个神助攻。”   “看到‘人在密码在,人亡密码亡’瞬间泪目,先辈们的信念感真的太强了。”   “国民党输得不冤,密码被破译还敢用原有编码规律,简直是给红军送情报大礼包。”   “建议拍部《悬崖之上2》专门讲钱壮飞,绝对比虚构剧情更震撼!”   如果钱壮飞没有成功送出情报,历史可能会如何改写?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0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