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军连长转业回家,可在登上火车的时候,他却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乞丐,

轩叔观察 2025-10-07 09:26:20

1950年解放军连长转业回家,可在登上火车的时候,他却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乞丐,正在追着他跑,连长仔细一看,顿时愣住了![无辜笑] 当时徐州火车站的月台上挤满了复员军人和送行的家属,蒸汽机车的汽笛声、小贩的叫卖声、告别的嘱咐声混杂在一起。 刚办完转业手续的解放军连长刘玉明提着一个帆布行李袋,在人群中找到了自己的车厢,从1944年离家参军到现在,整整六年了。 列车启动时刘玉明习惯性地摸了摸左肩,那里有一块被弹片击中后留下的凹陷,淮海战役的纪念,他把头靠在车窗上,看着站台慢慢向后移动。 突然一个衣衫破旧的女人从人群中冲出来,光着脚追着火车跑,她手里还拿着一个缺了口的瓷碗,像个要饭的。 但她喊的不是“行行好”,而是一个名字,刘玉明的名字。 更让他震惊的是,她喊出了“怀玉”两个字,那是他妻子的名字,也是他这六年来反复默念过无数次的名字。 刘玉明趴在车窗上仔细看那个女人,是她,真的是她,梁怀玉,他失散了六年的妻子。 1944年初夏山东莒南县征兵遇冷,村里开了三次动员会,台下的年轻人低着头,没人吭声。 梁怀玉那年十九岁,她当着全村人的面说:“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他。” 刚从邻村过来投亲的刘玉明站了起来,五天后两人拜了天地,第六天天不亮,刘玉明就跟着队伍走了。 这一走就是六年,刘玉明给家里写过七封信,只收到一封回信,信很短,梁怀玉托人写的,只有三个字:“我安好。” 但梁怀玉的日子并不安好,1945年春天日军扫荡,她逃进山里时摔伤了双脚,伤口感染化脓,虽然保住了脚,走路却一瘸一拐的。 村里人劝她改嫁,说刘玉明八成是回不来了,她每次听到都摇头:“他会回来的。” 1949年冬天南下的工作队路过村里,梁怀玉听说队伍里有个叫刘玉明的连长在徐州养伤,准备转业,她连夜收拾了那封“我安好”的信,还有刘玉明留下的一张褪色的照片。 从山东到江苏,四百多里路,梁怀玉走了一个多月。 她的脚本来就有旧伤,走几十里就会疼得钻心,没有盘缠,她就沿路要饭,脚底的老茧磨破了,流血,结痂,再磨破,到后来她已经感觉不到疼了。 到徐州时是初夏,她在部队驻地外打听了三天,才从一个哨兵那里得知,刘玉明前天办完手续,今天上午去火车站了。 梁怀玉拖着脚跑到火车站。站台上密密麻麻都是人,她一个车厢一个车厢地找。 终于她看见了。 隔着人群和车窗,她认出了那个背影,左肩明显比右肩低一些,那是受伤后留下的。 火车已经开动了,梁怀玉追上去,用尽全身力气喊他的名字。 刘玉明听见了,他冲到车门口,对着列车员喊:“停车!那是我媳妇!” 列车在出站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刘玉明跳下车,梁怀玉已经跑不动了,坐在地上喘着粗气。 两个人就坐在铁轨旁边,谁也说不出话来,梁怀玉伸手摸了摸刘玉明的左肩,那里隔着衣服都能摸到凹陷,她的眼泪掉下来,滴在刘玉明手背上。 刘玉明低头看见妻子的脚,那双脚肿得变了形,脚底全是血痂和新伤口。 回到济南后刘玉明在粮食局找了份工作,他教梁怀玉认字,从自己的名字教起,梁怀玉给他做鞋,量了五次才把尺寸记准,左脚的鞋要比右脚的大一点,因为他走路时左腿会拖一下。 他们后来有了三个孩子,每次孩子问起父母怎么认识的,梁怀玉就说:“你爸当兵那年,我追着火车跑了好远。” 这个故事发生在七十多年前,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视频通话,一封信要走几个月,但有些东西不会因为时代改变,比如等一个人回家的决心,比如认出一个背影的瞬间。 网友们感慨万千: “这哪是爱情,这是过命的交情!现在的我们可能很难理解那种信念了,致敬!”   “破防了……‘我安好’三个字,她走了几百里路,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浪漫吧。”   “看哭了,她认出他的背影和肩膀,他闻不到她身上的馊味,真爱无疑了。”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不是明星,而是这些平凡又伟大的英雄和他们的家人。”   “泪目,一句‘我等你回来’,她用了六年去坚守,希望他们后半生平安喜乐,好好补偿错过的时光。”   “那封只有三个字的信、纳的布鞋、肩上的弹片……故事比电影还感人。”   “证明了那个年代的人很单纯,认准一件事一个人,就会走到底。现在诱惑太多,很难了。”   一段承诺,让她苦等六年,跋涉千里;一场战争,让他身负弹片,征战沙场。您身边是否有长辈拥有这样历经磨难、始终相守的感人故事? 官方信源:中国军网

0 阅读:2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