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55年,毛主席看到拟定的开国上将名单后大怒,批评道:“为什么没有他的

千浅挽星星 2025-10-07 08:41:21

[微风]1955年,毛主席看到拟定的开国上将名单后大怒,批评道:“为什么没有他的名字?你要知道没有他,我和恩来早就没了!” 1955 年 9 月,首次授衔仪式准备阶段,一份初步拟定的授衔名单送到了毛主席的办公桌上。原本大家都以为会顺利推进,没想到毛主席看到名单后突然皱起眉头,语气严肃地问道:“克农呢?为什么没有他的名字?” 在场的人有些犹豫,因为李克农从来没有带领部队打过仗,按照常规认知,授予上将军衔可能会让其他人有意见。 但毛主席接下来的话,让所有人都无法反驳:“没有他,我和恩来早就没了!” 这句话分量极重,也让大家意识到,李克农虽然没在战场上带兵,却立下了不一般的功劳。 1931年,负责中央保卫工作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后叛变,凭着对中共地下组织情况的了解,顾顺章放话称要在三天内摧毁上海的地下组织,还要活捉周恩来。 就在这关键时候,一份绝密情报从国民党特务机关内部传了出来,而传递情报的人正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李克农,他冒着被发现的风险找到接头人陈赓,把顾顺章叛变的消息及时送了出去。 等国民党特务按照顾顺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抓捕时,中共地下组织的人员已经全部撤离,周恩来等人也安全转移,甚至还曾在撤离过程中与特务擦肩而过却没被发现,可以说,是李克农的及时情报让党中央避免了灭顶之灾。 而李克农能多次化解危机也并非偶然,早在 1927 年,他就在安徽提前得知了国民党要抓捕中共人员的计划,靠着智慧帮助很多同志安全脱身。 红军长征期间之所以能一次次避开敌人的包围圈,从没遭遇过埋伏,也是因为李克农带领团队成功破解了国民党军队的电报密码,让敌人的部署形同虚设。 李克农的 “战场” 不在前线攻城略地,而在隐蔽战线,他的工作是为组织扫除致命威胁,保障核心人员的安全。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电报邀请毛主席去重庆谈判,大家都不确定蒋介石是真的想谈,还是设下的 “鸿门宴”。 这时,李克农通过情报分析得出结论:蒋介石根本没有谈判的诚意,他的真实目的是制造舆论,如果毛主席不去重庆,就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中共身上。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准确的判断,毛主席才决定亲自去重庆谈判,而这个决定也让蒋介石陷入被动,使得中共在政治上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李克农的情报工作发挥了更大作用,在西北战场上,我军只有两万多人,而国民党军队有二十多万,兵力差距很大。 但在李克农提供的情报支持下,我军对敌人的动向了如指掌,总能提前做好准备、避开陷阱,两年时间就解放了陕北地区,创造了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 这一切的背后是李克农早年打下的基础,他曾打入国民党军统内部,凭借出色的能力获得特务头子徐恩曾的信任,之后以此为依托,在华北等地建立起了庞大的情报网络,为后续获取关键情报提供了保障。 而毛主席之所以坚决要给李克农授衔,除了认可他的功绩,还有一份生死与共的信任,顾顺章叛变事件中,李克农的情报直接保住了周恩来的性命,毛主席说 “我和恩来早就没了” 并非夸张。 而且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因为营养不良患上了严重的肺病,是李克农多方联系国外的朋友才辗转买到一批珍贵的鱼肝油送到毛主席手中,帮助他缓解了病情。 这种超出工作范畴的关心让毛主席对李克农极为信任,面对 “李克农没带过兵,不该授上将” 的质疑,毛主席一语道破关键:“让李克农带兵打仗,他肯定能做好;但李克农做的这些情报工作,没几个人能胜任。” 最终,李克农被正式授予上将军衔,毛主席的坚持不只是为李克农个人争取到了应有的荣誉,更是为所有在隐蔽战线默默付出的英雄们正名。 信源:极目新闻 龙潭三杰”后代讲述历史 缅怀先烈

0 阅读:0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