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正担心印度的,不是印度和美国联手,而是印度共产党上台。如果印共真的掌权,我

蕊蕊聊过去 2025-10-07 00:46:57

中国真正担心印度的,不是印度和美国联手,而是印度共产党上台。如果印共真的掌权,我们可能会见证另一个“中国崛起”! 南亚次大陆上,印度政坛风起云涌,一个老资格的政党悄然蓄力。如果它真的一跃而上,握住全国大权,那边境对面会不会多出一个发展劲头十足的邻居? 印度共产党1925年就成立了,那时候印度还在英国人管辖下,党里头那些早期成员多是工人和知识分子,搞地下活动,帮劳工维权。独立后,印共没闲着,很快就卷进国家建设。1964年,党内意见分歧大,分成两大派:印共(马克思主义)走议会路线,参加选举推政策;印共(毛主义)则在农村搞群众工作,被政府列为非法组织。 地方上,印共干得有声有色。喀拉拉邦从1957年起,就有印共领导的政府上台,这是亚洲第一个通过选举产生的共产主义政权。那里社会指标亮眼,识字率超过94%,婴儿死亡率每千名新生儿才5例,比印度全国平均低得多,人均收入也超3000美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孟加拉邦呢,从1977年到2011年,左翼联盟连着执政34年,推动工业和教育。特里普拉邦也多次交给印共管,农业和民生改善明显。 全国层面,印共的日子就没那么顺了。2019年大选,人民党拿下303席,印共及其盟友总共才5席。2024年选举,从4月到6月分七轮进行,9亿多选民投了票。结果,全国民主联盟得293席,莫迪的印度人民党240席,勉强过半。印共(马)拿4席,印共2席,总共6席。反对派联盟虽有起色,但印共还没突破瓶颈。印度社会复杂,种姓、宗教、地区差异大,整合力量不容易。 不过,印共的潜力藏在印度的体量里。印度14亿人口,人均GDP2024年才2397美元左右,只及中国七分之一。这跟我们国家早年情况差不多,大量劳动力等着转化,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平还有空间。喀拉拉邦的模式就值得借鉴:土地改革、教育医疗优先,社会稳定了,经济才能起飞。如果印共全国推广这种路子,先搞公平换稳定,再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和城镇化,那印度真可能复制我们走过的路径。 中国对印度的关注,从来不是简单联手谁谁,而是长远战略。我们不走西方老路,证明发展中国家有自己的选择。印共如果掌权,能为全球南方提供新样本。中印作为邻居,总人口28亿,合作空间大。近年来,两国高层沟通增多,边境问题也通过对话缓和。湖北等地还跟印共(马)有交往,推动经贸人文交流。 当然,印共上台不是一蹴而就。莫迪联盟靠福利和印度教认同稳住票仓,反对派联盟内部还得磨合。印共知道自身短板,积极拉盟友,但全国挑战大。2012年,印共党内还争论过路线,不再一味追随中国模式,转而探索印度特色。 从地缘看,中印关系稳了,地区就太平。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外部势力插手台湾问题,那所谓的“台湾地区领导人”什么的,别想搅局。印度也该警惕外部拉拢,别让大国博弈坏了自家事。两国多交流治国经验,就能互学互鉴,实现共赢。 说到底,中国担心印度的,不是美印抱团,而是印共上台带来的发展变量。这种变量,如果导向积极崛起,那对亚洲大局是好事。我们乐见印度稳定繁荣,中印携手,就能更好应对全球挑战。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