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被严重低估的化结良方,化开肠息肉瘀堵,医院很少公开 瘀堵,是肠息肉发展的“催化剂”。在中医理论里,这里的瘀堵,首当其冲的是肠道气机的瘀滞。大肠乃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而肠道气机的正常运行与脾胃、肝胆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绪抑郁、忧思过度会伤及肝脾,导致肝郁气滞、脾失健运;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生冷刺激之物,也会损伤脾胃,使得肠道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气机堵久了,便会生“痰”(中医所说的“痰”,并非仅指咳出的痰液,而是体内水液代谢失常所产生的浊物)。痰与瘀相互交织,就会在肠道内凝结成息肉。肠息肉患者常会出现腹部隐痛、胀满不适、大便次数改变、便中带血或黏液、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时间长了,息肉可能会逐渐增大,甚至有恶变的风险。 今天为肠息肉患者分享两个古方,它们虽名气不算大,但搭配使用,却是疏肝健脾、化痰散瘀的“利器”,而且用药简单易懂,药材日常常见。 第一个方子是逍遥散加减方,专门解决“气机郁堵”。此方包含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柴胡能疏肝解郁,条达肝气,把肠道憋住的郁气散开;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使肝气条达而不伤阴血;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脾胃功能强健了,才能更好地运化水湿,杜绝痰浊生成的源头;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温胃和中。此方能疏肝理气、健脾固本,让肠道气机顺畅,缓解腹部胀满、疼痛等不适。 第二个方子是二陈汤,专门清除“痰浊瘀堵”。该方用到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能把体内凝结的痰浊化开;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使气行则痰消;茯苓健脾渗湿,杜绝生痰之源;炙甘草调和诸药。二陈汤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减少瘀堵的“源头”,阻止息肉继续“吸收养分”长大。 这两个方子合用,一边用逍遥散加减方疏肝理气、健脾固本,打通“气堵”;一边用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清除“痰堵”。核心药材(柴胡、白术、半夏、陈皮)都很普通,价格亲民,却能从根本上破坏肠息肉的“生存环境”,改善腹部胀闷、大便异常等不适,因此常作为肠息肉调理的基础方。 具体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症状进行灵活加减: 第一,要是你腹部胀满得厉害,情绪一波动就加重,还总是嗳气、食欲不佳,甚至有点心烦失眠,这说明“肝郁气堵”更为突出。可以在两个基础方上,加香附、佛手。这两味药能进一步加强疏肝理气的作用,让郁气更快散掉;如果偶尔疼痛明显,再加点川楝子,其行气止痛的效果更直接。 第二,若息肉个头偏大,平时总觉得口苦、口中发黏,舌头伸出来舌苔又厚又白或发黄,这说明“痰浊瘀堵”更重。可以在基础方里加浙贝母、牡蛎。浙贝母能软坚散结,帮着化开凝结的痰浊;牡蛎能重镇安神、软坚消积,辅助缩小瘀堵;再加点桃仁,活血祛瘀的同时,能打通肠道的脉络,让瘀堵排得更彻底。 第三,要是你平时容易怕冷,吃点凉的就拉肚子,消化也不好,稍微吃多就腹胀,这说明“脾胃虚寒”(脾胃虚会不断产生痰浊,加重瘀堵)。这时要把逍遥散里的薄荷去掉(薄荷偏凉),二陈汤里的半夏换成法半夏(更温和),再加干姜、党参。干姜能温暖脾胃,党参能补脾胃之气,从源头减少痰浊生成,让瘀堵不再反复。 最后必须提醒大家,肠息肉的大小、位置,以及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调理方案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辨证后用药,千万别自己配药服用;同时,定期做肠镜检查,根据息肉变化调整方案,才能更安全地化解隐患,保护肠道健康。 @中医@肠息肉
2个被严重低估的化结良方,化开肠息肉瘀堵,医院很少公开 瘀堵,是肠息肉发展的“
陈玉龙谈养护
2025-10-06 19:44: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