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66岁的乾隆觉得自己正值盛年,想让18岁妃子怀孕生子,可她却生不出,

运赛过去 2025-10-05 23:47:03

1776年,66岁的乾隆觉得自己正值盛年,想让18岁妃子怀孕生子,可她却生不出,乾隆:“生不出孩子,这辈子别想晋封!” 说起清朝乾隆后宫那点事,总让人觉得像是一出老戏,表面风光无限,底下全是算计和无奈。尤其是乾隆晚年那会儿,他已经六十五岁了,按西历算,虚岁六十六,身体早就不如从前,可他自己还总觉得自己正当年,精力头足。结果呢,选了个十八岁的姑娘进宫,本想让她赶紧生个孩子延续香火,谁知人家愣是没动静。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窝火,乾隆直接撂话,生不出就别指望升位子。这姑娘就是伊尔根觉罗氏,历史上叫循嫔,后来勉强爬到循妃的位置,一辈子就这么熬着,结局挺惨的。 先说说伊尔根觉罗氏的出身,这姑娘生在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一七五八年,满洲镶蓝旗人,家里不一般。她爸桂林是两广总督,爷爷鹤年也当过总督,家族在官场扎根深,算得上清廷的显贵。桂林对这个闺女特别上心,从小宠着长大。按清朝规矩,外八旗姑娘十五岁得参加选秀,伊尔根觉罗氏正好赶上那年,她爸直接找借口,说女儿身体弱,经不起折腾,帮她躲过去了。内务府那边也批了,这事儿在当时不算稀奇,很多高官都这么操作,保自家闺女多几年自由日子。可惜好景不长,三年过去,乾隆四十一年,外八旗又开选秀,这次桂林再没辙了,只能让女儿去凑数。 一七七六年,伊尔根觉罗氏十八岁,乾隆六十五岁,这岁数差拉开四十七岁,搁现在想想都觉得夸张。她进宫后运气不错,直接被指为内廷主位,本来该从最低的答应或常在起步,可乾隆一眼看中,十一月十八日就封了循嫔。这位分在后宫里算中上,只许六个人占,远超那些刚进门的贵人级别。乾隆那时候正值盛世,自以为身体棒棒的,子嗣什么的还得接着添。他对这个年轻姑娘特别上心,牌子翻得勤,初期宠爱是真不少。可后宫这地方,靠脸吃饭的日子长不了,关键还得看肚子争不争气。伊尔根觉罗氏进宫后,乾隆次次点她,留宿也多,可几个月过去,肚子一点反应没有。太医轮番把脉,开的方子堆成山,人参鹿茸全上了,就是没用。 这下乾隆坐不住了,他年纪大,精力跟不上了,可他死活不承认是自己问题,总觉得是姑娘不中用。直接传话下去,生不出孩子,这辈子就别想再升。搁在清朝后宫,这话的分量重着呢。嫔位以上有严格名额,妃四人,贵妃两人,皇贵妃一人,升一级都得皇帝点头。伊尔根觉罗氏就这么卡住了,从乾隆四十二年起,乾隆的注意力转到别人身上,她彻底被晾一边。其他妃嫔私下议论,说她是空有姿色的摆设,不会下蛋的鸡。这话听着刺耳,但后宫规矩就这样,子嗣是女人站稳脚跟的唯一筹码。没有孩子,宠爱来得快去得也快。 乾隆后宫规模大,四十多个妃嫔,子嗣却没那么多。他前半生生了十五个皇子七个公主,后半生就少多了。伊尔根觉罗氏这事儿,其实暴露了乾隆晚年的尴尬。他自称十全老人,身体却早衰,史料里记载,他六十岁后就少有新子嗣了。可他不反思自己,总把锅甩给女人,这心态挺典型的帝王作风。清朝后宫制度严,选秀三年一次,只挑旗人姑娘,身体健康、出身清白是硬杠杠。伊尔根觉罗氏通过层层筛查,本该没问题,结果就是皇帝岁数摆那儿。搁现在,这叫高龄生育风险大,当时人不懂这些,就全赖女人不给力。 就这样,伊尔根觉罗氏在宫里熬了十八年,从十八岁等到三十六岁。这期间,乾隆巡幸江南、塞外,她基本没份儿。宫里日子单调,早起请安,绣绣花,守着空荡荡的殿堂。乾隆五十九年,他八十岁大寿前夕,宫里大封妃嫔,顺手把她从循嫔提到循妃。这封号听着体面,可乾隆对她有芥蒂,从没正眼瞧过。册封仪式办了,她也接了金册,但乾隆没露面。晋妃后,她一度以为能翻身,可乾隆还是冷着脸,召幸新人,赏赐也少。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太医的脉案里全是虚弱症状。乾隆六十年禅位给嘉庆,自己当太上皇,后宫事务交给嘉庆管,可她还是边缘人。 嘉庆二年,也就是一七九七年,伊尔根觉罗氏三十九岁,在宫里过世。官方说法是薨,年三十九,按贵妃礼下葬,追封循贵妃,进了纯惠皇贵妃园寝。这园寝是给有子嗣的妃子准备的,她没孩子,却沾了光。史料里没细说死因,但后宫环境压抑,长期冷落加上年纪,身体扛不住很正常。有些野史说她是惊吓死的,嘉庆查宫务时,她无意中卷入,吓出毛病。可正史如清史稿没提这些,咱就按可靠的走。她一辈子没生过孩子,没捞到母凭子贵的荣耀,进宫二十一年,就这么结束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