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国内的粮食供应问题就开始好转了,不过仍然处在比较低的水平。 比如我出生

灵鹿踏花寻梦来 2025-10-05 23:39:45

70年代末国内的粮食供应问题就开始好转了,不过仍然处在比较低的水平。 比如我出生的1979年,全家都还在吃杂粮,吃白面的机会很少。 一直到1980年代初,我们当地的生活条件也仍然非常艰苦,炒菜很少,哪怕是炒土豆丝。 肉、蛋和油都非常少,很少吃,肉要逢年过节才能吃,虽然家里养鸡,但也不能随便吃鸡蛋,因为要留着卖钱——是的,养猪的农民吃不起肉,养鸡的农民吃不起鸡蛋,种地的农民吃不上白面,这是历史的常态。 今天重点说说油。 油很少,一般人家的油抹布是几年不洗的,炒菜的时候用油抹布在锅上擦一圈,菜放进去之后很快就放水,有一点油星就算是炒菜。 炒完菜还要用馍馍在锅上擦一擦,再用油抹布擦,尽量把油粘走,然后才洗锅。 前几天还看到一个视频上,一个甘肃出来的女孩在家里做饭,仍然习惯性的用馒头擦锅,然后吃掉,再去吃饭,非常甘肃,非常有生活了。 现在比那时候好了很多,但农村依然不是天天有肉有蛋有炒菜,炒菜放油仍然很少。 所以那时候我们说什么东西香,其实一般就是指向两个味道,油,甜。 比如炸油饼、麻花,在我们小时候都是觉得非常好的食物了,一般当零食吃,家里只有过年的时候会炸很多油饼,还有面粉做的油果子,如果有人家用鸡蛋和面再用油炸,那就不仅是家里女的能干,做饭水平高,主要是说明条件好,有钱。 油之所以如此金贵,原因很简单,我们当地的油料主要是菜籽油和胡麻油,菜籽油产量高一点,但是味道略苦,胡麻油味道更好,不苦,但胡麻产量低。 那么有人会觉得,既然这么缺油,为什么不多种一点油料呢? 很简单,因为粮食产量很低,要把更多的地留着种粮食,不然粮食就不够吃了。吃油、肉、蛋这些增加营养和蛋白质的事情,都要排在确保粮食够吃后面。 80年代我们当地的粮食产量,小麦亩产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一般大概二三百斤,最好的情况下不超过一石,也就是四百斤。 蔬菜也一样,品种非常少,反季的蔬菜尤其少,冬天基本上就是土豆、白菜、萝卜和各种酸菜、咸菜,青菜非常少。 那么要增加肉蛋油这些蛋白质和蔬菜,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粮食产量。 80年代初,因为国内的化肥生产线开始大批量投产,粮食产量有了非常大规模的提高,但也基本上就是解决了吃饱的问题,能吃上白面。 而要有充足的肉蛋油和蔬菜,都是在2010年前后了,因为种子改良,粮食产量再次提高,我们当地小麦亩产量到600到800斤了。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当地农民家里很少存粮了,每年收庄稼结束之后,很多人就直接卖了,然后买面吃,也有少数人会少量留一点,够吃就行了。 当然,这也有另一个原因,大量的劳动力进城了,留在农村的人口少,每个家庭对粮食的需求大幅度下降了。 充足的化肥供应和种子改良,粮食供应能力提高了,农民才能把更多的土地用来种蔬菜、水果,才能有更多的饲料来养猪养鸡养牛,才能有更充足的肉蛋奶油和水果、蔬菜。 再加上大量从国外进口大豆、玉米,才能让食用油、肉、蛋、奶的价格都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让大家都能吃得起。 也就是说,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到现在其实也就是十多年,时间并不长。 这三条缺一不可,任何一条缺失,都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粮食产量一旦下降,农民为了确保吃饱饭,就会优先用更多的地去种粮食,肉蛋奶油的产量就会下降,价格就会上涨。水果、蔬菜和粮食的价格也都会随之上涨。 这种情况并不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现在要防止出现这种局面。

0 阅读:20
灵鹿踏花寻梦来

灵鹿踏花寻梦来

灵鹿踏花寻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