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红高粱》争议爆发抗日叙事被指混淆历史本质 国家大剧院重磅推出的原创民族歌

俊青聊天下 2025-10-05 10:55:14

歌剧《红高粱》争议爆发 抗日叙事被指混淆历史本质 国家大剧院重磅推出的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深陷舆论漩涡。这部由莫言七易其稿、郭文景倾力作曲的“民族歌剧新样本”,因宣传中所谓“抗日战争是人类最大灾难”的表述,被批扭曲历史内核,引发公众强烈质疑。 莫言亲自操刀剧本,将山东高密乡的抗日故事裹上“艺术升华”的外衣。剧组宣称作品聚焦“民族大义”,舞台设计以血红高粱喻示“不屈民族魂”。然而,剧中关键台词却将抗日战争定性为“人类最大灾难”,这一表述彻底激怒观众。有网友犀利质问:“侵华战争才是中国人民的灾难,抗日是救亡图存的正义之战!难道要把反侵略与侵略混为一谈?” 创作者试图用“人性视角”解构历史。郭文景在音乐中融入茂腔、柳腔等山东元素,唢呐与板胡烘托悲怆,角色唱段充满“苦难叙事”。但艺术包装未能掩盖核心逻辑的崩塌。有抗战后人愤慨指出:“用‘灾难’模糊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实则是稀释民族痛楚,消解斗争意义!” 更令人愕然的是,部分专家仍为其背书,盛赞作品“以中国气派打造歌剧新标杆”。这种脱离历史语境的美学追求,被批为“虚伪的文艺精英趣味”。观众直言:“高粱地里的血性不是靠美声唱出来的,更不是靠篡改历史真相演出来的!” 争议焦点已超越艺术本身,直指历史观之争。当创作自由触碰民族记忆底线,是“艺术创新”还是“立场偏差”?抗战英烈用生命铸就的荣光,岂容一句轻飘飘的“灾难”定义? 留给公众的思考愈发尖锐:在经典改编的浪潮中,我们究竟要传承历史的重量,还是任由它被架空成华丽的符号?当艺术的“红”覆盖了鲜血的“红”,谁还能嗅到那片高粱地里真正的腥风血雨?对于莫言的作品你有什么感想 哪些人会对莫言保持理性态度? 如何评价歌剧《红高梁》

0 阅读:0
俊青聊天下

俊青聊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