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敏感孩子一被凶就仿佛天塌了。
畅畅谈育儿
2025-10-03 15:01:19
因为他们总能从细微之处察觉到他人微小的恶意。
老师语气稍重,孩子就不肯去幼儿园;
家长凶了一下,孩子瞬间眼泪决堤。
在很多人眼中,这是“脆弱”“娇气”。
但其实这不是孩子故意对抗,而是他的神经系统天生敏感,情绪一旦来了就会像经历一场海啸一样让他们招架不住。
高敏感孩子不是想太多,而是天然感受到太多。
他们天生拥有精细的“情绪雷达”,总能轻易捕捉到他人表情里、音调里一点点的不耐烦。
这些不耐烦会被他们的大脑放大解读为:“我犯错了”、“他不喜欢我了”、“我要被抛弃了”。
.
这背后有两个影响机制:
感受过载: 被指责时的恐惧感太过强烈,淹没了他们的理智脑,让他们只想逃离。
错误归因: 他们总觉得:“你生气,一定是我的错。我要为你的情绪负责。”
所以,帮助孩子建立情绪耐受力和打破孩子的错误归因显得尤为重要。
帮孩子建立“情绪耐受力”
孩子这种害怕的感受是真实存在的,我们需要去看见它和接纳它,不要否定孩子说:这有什么好怕的。
而是说:
老师声音很大,你会害怕是不是?
有妈妈在,妈妈陪着你
这种感受确实会不舒服,但是它不会伤害你也不会伤害任何人,我们一起陪着它慢慢变小就好了。
当我们陪着孩子反复练习这个流程,孩子会慢慢明白: 恐惧来了,我能认出它,也能度过它。
久而久之,他就慢慢学会和负面感受相处,对负面情绪的耐受力自然就增强了,也就更有勇气去面对了。
用“课题分离”打破错误归因
孩子总觉得对方凶或者生气是自己惹的,自己要为对方的情绪负责,所以才会陷入恐惧和不安。
所以我们要重塑孩子的认知:
“别人有情绪,是他的事情,不是你做错了。”
“如果你错了,你可以为自己的行为道歉,改正你的行为,但不必为他的情绪负责。”
更重要的是父母在与孩子的互动沟通中要以身作则。
当我们自己生气时,不要拿孩子发泄,而是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生气,这是妈妈的情绪,需要冷静一下。”
这不是在压抑情绪,而是在示范: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就像我儿子现在会在我情绪激动时说:“妈妈你好凶,你先冷静一下吧。”
当他学会了课题分离,别人的“凶”就没那么容易伤到他。
我们无法为孩子扫平所有坎坷,也无法让全世界都温柔待他。但我们可以用爱和引导给孩子一颗越来越稳定的内心。
0
阅读:15
精神科雨医生
这种高敏感的以后就是自杀的料了[笑着哭]情绪很容易被人撩拨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