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免签协议的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自2024年起,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免签协议正式落地,不少人当时还只是当作一条普通的外交新闻刷过,但当政策逐渐在现实中发酵,事情的走向明显开始“超预期”。 边境城市的早市最先感受到变化。黑河的摊主们悄悄把计算器换成了俄语版,刚出炉的包子还冒着热气,就被对岸过来的俄罗斯顾客用现金或移动支付买走大半。有摊主发现,免签之后早市销售额直接翻倍,连带着附近的小旅馆也天天满房,老板们正盘算着再添几张床位。 延吉的西市场里,俄罗斯年轻情侣对着朝鲜族传统饰品挑挑拣拣,亲子家庭的购物篮里塞满了烤鱼片这类便携零食。市场管理方早早就贴上了双语标识,遇到沟通不畅的情况,掏出翻译软件就能解决问题。 据市场负责人说,现在每天都有俄罗斯旅行团过来,游客数量比之前涨了两成还多。旅游的版图正在从边境向内陆延伸。敦化的六鼎山景区里,外币兑换点前总能看到排队的身影。 工作人员忙着给俄罗斯游客介绍景点的人文故事。莫斯科的旅行社已经开始推广长春、吉林的旅游线路,连贝加尔湖对岸的萨哈林居民,也在计划借着免签来中国看看。 商务往来的节奏同样在加快。深圳的跨境电商从业者发现,俄罗斯采购商来考察的频率明显变高,以前要等几周签证的商务谈判,现在买张机票就能随时启动。 上海进博会的会场里,更多俄罗斯中小企业代表现身,他们带着样品直接对接中国供应链,谈成合作的速度比以往快了不少。 物流和翻译行业跟着热闹起来。广州的中俄物流公司里,大货车每天都装满家具、健身器材往俄罗斯发,负责人说货运量一直在涨。 俄语翻译的需求也跟着增加,线上线下的翻译订单排得满满当当,不少高校俄语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预定了。 人文交流的细节里藏着更多温暖。黄冈师范学院的开学典礼上,来自莫斯科的新生和中国同学一起坐在会场里,他说自己刚尝到东坡肉,觉得很有意思。黑河小学里有了 16 名俄罗斯学生,他们跟着中国同学一起上汉语课,下课就分享彼此的零食。 俄罗斯那边的变化也不小。莫斯科的中小学里,学中文的孩子越来越多,全俄有超过 11 万名学生在学习中文。当地旅行社推出了医疗旅游、教育旅游等新线路,贝加尔湖的蓝冰季和西伯利亚铁路的慢旅行,成了中国游客搜索的热门词。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都源于免签政策带来的便利。以前要反复准备签证材料的麻烦没了,“说走就走” 从口号变成了现实。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预测,赴华游客会增长两到三成,而中国赴俄的旅游订单也在大幅上涨。 现在再看这条当初被当成普通新闻的政策,才发现它早已悄悄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边境的早市更热闹了,企业的合作更顺畅了,两国的孩子也有了更多相处的机会。 你身边有没有遇到过来自俄罗斯的游客?或者发现身边多了些俄罗斯的特色商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感受到的变化。
中俄免签协议的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自2024年起,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免签协
朦胧烟雨楼
2025-09-30 10:29: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