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道歉了,但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 美国白宫9月29日曝光的画面里,特朗普一手握着电话,内塔尼亚胡端坐一旁,这场三方通话的核心只有一件事——以色列向卡塔尔道歉。 当着特朗普的面,内塔尼亚胡亲口承认过错:为导弹袭击多哈致一名卡塔尔官员身亡道歉,为谈判期间突袭哈马斯官员、侵犯卡塔尔主权道歉,还承诺绝不再犯。特朗普随即夸赞双方态度积极,宣称要为以卡关系铺就“积极轨道”。 中东政坛里,以色列的道歉比钻石还稀罕。这个常年在地区发动突袭的国家,打也门、炸黎巴嫩、袭叙利亚、扰伊朗,哪次不是我行我素?别说道歉,连一句软化的措辞都难觅踪影。 2010年以军拦截土耳其救援船“蓝色马尔马拉”号,打死10名土耳其人,土方怒断外交关系、中止军事协议,以色列硬是扛了3年才松口道歉。可这次袭击卡塔尔后没多久就低头,这般“爽快”背后,藏着更耐人寻味的门道。 最经不起推敲的,是美国那副“事后调解”的无辜模样。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可是美国在中东规模最大的军事据点,部署着数千美军和先进防空系统。 以色列战机长途奔袭数百公里,精准打击多哈市区的办公楼,美军的雷达可能毫无察觉?炮弹不长眼,若真是不明飞行器闯入,美军怎会坐视不理?答案显而易见——美国不仅知情,更是早早开了绿灯。 这种“沉默的默许”,在国际政治中比公开支持更常见。特朗普事后装糊涂,卡塔尔表面愤怒却未采取实质反制,双方心照不宣地演了场戏。 毕竟卡塔尔需要美国的军事庇护,美国也得靠卡塔尔维系在中东的影响力,而以色列则借美国的默许扫除“障碍”。这场空袭从策划到实施,本就是权力网络里心照不宣的交易,只是没想到会闹出人命,打乱了各方节奏。 卡塔尔的态度转变更透着算计。早在9月21日,美媒就披露卡塔尔已放出话:不道歉,就不恢复加沙停火斡旋。作为哈马斯与外界沟通的关键桥梁,卡塔尔的斡旋对美国推动地区“和平计划”至关重要。 卡方精准拿捏了美国的需求,把道歉变成了恢复斡旋的“入场券”,甚至在道歉措辞上都留了余地,接受以方就人员死亡致歉、承诺赔偿并保证不再侵犯主权的方案。这哪是被动追责,分明是主动议价。 以色列的低头,说到底是给美国“交作业”。内塔尼亚胡心里比谁都清楚,本国在中东的行动自由,全靠美国在安理会的否决票、巨额军事援助和外交背书撑着。 眼下以色列正需要美国支持其对伊朗的强硬政策,也离不开美国协调地区盟友关系,此时忤逆美国得不偿失。权力天平上的每一次弯腰,都标好了价码,这次道歉换来了美国对其核心诉求的继续支持,稳赚不赔。 特朗普这招“居中调解”,堪称权力运作的教科书。既没公开反对以色列的行动,维持了对盟友的“纵容”形象,又逼着以色列道歉给了卡塔尔台阶,保住了停火谈判的可能,最后还以“和平促成者”的姿态收割好评。 正如有人说的,最高明的权力从不是发号施令,而是让棋子们主动走到预设的位置。这场道歉闹剧落幕,中东的残酷真相却愈发清晰:所谓主权、道义,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不过是可交易的筹码。 以色列敢炸卡塔尔,是仗着美国撑腰;愿意道歉,是因为美国需要;卡塔尔接受道歉,是为了自身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这片土地上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特朗普口中的“积极轨道”,恐怕只是暂时的平静。当各方利益重新平衡,当美国的注意力转移,类似的“默许式袭击”未必不会重演。毕竟道歉可以是权宜之计,利益算计才是永恒的底色。 中东的和平之路,从来不在几句道歉里,而在打破这种霸权主导的利益格局中。
以色列啊以色列!你打仗就打仗,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天理不容啊!以色列内塔尼亚胡
【78评论】【47点赞】
华为水军第三小分队
道歉有用,要法律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