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长演讲:印度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指联合国有两大问题 联合国开大会,大家不是来过生日的,而是来“吵架”的,俄罗斯说,印度应该有“入常”的座位,日本则抱怨联合国这套机制太老旧,根本就不灵了。 到底是联合国太老了,跟不上节奏,还是大国们各有算盘、谁也不想让?这场关于“谁配坐上桌”的争论,其实远不只是名额的事,而是世界格局的再分配。 联合国安理会,说白了就是“全球事务的VIP包间”,谁能进去,决定了谁在国际舞台上说话有分量。 而这个“包间”的座位,从1945年到现在,一直是那五位老熟人:中、美、俄、英、法,这一次,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开口了,直接点名:“印度、巴西该有一个座位。” 他说的是“多极化”,但听着更像是在给朋友拉关系,为什么偏偏是印度和巴西? 一方面,这俩国家体量够大,经济发展也不容小觑;另一方面,他们站的位置,离西方阵营有点远,拉进来能打破现在“一边倒”的局面。 拉夫罗夫说得其实挺直白:现在的安理会,代表的是“黄金十亿”,也就是那几个发达国家的利益,而剩下的近80亿人呢?基本没啥话语权。 这听着像是在打抱不平,但背后的算盘也不难猜:把更多“非西方”的国家拉进来,有助于稀释欧美的话语权。 不过,说到底,这事也不只是“名额分配”那么简单,你让印度进了,那巴基斯坦怎么想?你让巴西进了,阿根廷会不会不服? 每加一个人,都可能牵扯出一堆地缘政治的恩怨,改革,不是改个规章那么轻松,而是要在各国的“玻璃心”之间跳探戈。 相比俄罗斯的“拉朋友”战略,日本就显得更像是在“打投诉电话”,日本首相石破茂站在讲台上,语气很冲地说:“联合国安理会这个机制,早就过时了!” 他的理由也确实有点道理:世界都变了,联合国的结构还停留在二战后,是不是太懒了点?当初成立联合国时,成员国不到60个,现在快200个了,但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还是那五家老字号,代表性严重失衡。 他还提了个痛点:安理会现在根本没法约束大国,比如俄乌战争,俄罗斯作为常任理事国,直接动手还否决相关议案,这就像是球赛裁判自己上场踢人,还不给红牌。 但日本说这些,并不仅仅是为了“世界更公平”,他们自己其实也想“入常”,不是一天两天了。 问题是,日本自己在亚洲的历史包袱还没卸干净,尤其是和中国、韩国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你要入常?先把历史账本翻一遍。”不少亚洲国家的态度就是这么明确。 而且,俄罗斯对日本“入常”这事,直接泼了盆冷水,说日本不过是“美国小弟”,一旦进了安理会,迟早会跟着华盛顿起舞。 说白了,大国不是不想改革,而是不想让“别人家的人”进自家厨房。 理想状态下,联合国当然该更新换代,不然怎么对得起全球那么多新兴国家的期待?可这套改革,难得不像话。 改革安理会,不是你拍桌子说改就能改的,根据联合国规定,改革要193个国家同意,还得五个常任理事国全票通过,换句话说,只要有一个国家说“不”,这事就黄了。 美国表面上支持改革,提议限制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看起来挺正义,其实是冲着俄罗斯来的。 但真要让非洲、拉美国家“入常”,美国就开始犹豫了,还是那句话:每加一个国家,都是在重新分权,大国的权力自然要被稀释,谁甘心? 德国、日本这些“老牌经济体”也想入常,但一开口就遭到俄罗斯和中国的冷处理,理由很直接:你们哪来的资格代表发展中国家? 而真正的“全球南方”国家,比如非洲、拉美,虽然呼声很高,但在国际事务中存在感低、影响力弱,根本推不动改革这辆车。 就像一场大合唱,台上的人不愿让麦克风,台下的又不够响亮,改革自然成了一场永远在“讨论阶段”的演出,更何况,还有人担心,一旦座位多了,吵架的时间也会变长,安理会不是更低效了吗? 说到底,联合国确实有不少问题,但它依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能让几乎所有国家“坐下来聊”的平台,哪怕这个平台有点旧、有点吵、效率低,但没有它,很多事可能连谈的地方都没了。 俄罗斯这次挺印度、日本继续喊改革、美国挑着方向支持……每一个动作,都不是简单的“表态”,而是在为未来的国际秩序争位置。 改革说到底,不是为了让联合国“更好看”,而是让它“更能管事”,但如果各国只是想让自己说了算,那改革就永远走不出原地打转的怪圈。 联合国这8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世界已经不一样了,新兴国家的崛起、传统大国的焦虑、全球南方的觉醒…… 这些都在逼着这个老机构做出选择,问题是,它能不能顶住压力,真正变出点样子? 全球治理这张桌子,不能老是几个老面孔在转圈,也不能因为吵架就把桌子掀了。
俄外长演讲:印度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指联合国有两大问题 联合国开大
顾议史实
2025-09-29 11:35:57
0
阅读:2